路宇星看着奔驰而去的马车,转身就住进了克利福德的公寓,看着简陋的厨房里的一锅一灶,到处都是蓝幼清天真笑脸的影子,周围的这些旧物,印证着这些天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现在手机也爆了,彻底回不去了,以后想要再见蓝幼清更是困难重重,如履薄冰!
午后,路宇星独自走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林荫小道上,想试图领略一下胡适先生的情怀和思想!
“胡同学!胡宏骍!”迎面走过来一个七十来岁的老教授。
路宇星看着老教授漫步蹒跚着走过来和他握手,“F.Hirth(夏德教授)”
夏德教授与胡适关系很熟络,是良师益友的知己型好友。他是一位德籍汉学家,精研汉语和中国历史,擅长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史和中国美术史。他是哥伦比亚大学第一位“丁龙讲座教授”(汉学讲座)。但是此时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策略,美国排华风潮高涨,汉学自然很少被世界熟知和学生们重视喜爱。也因此苦闷的夏德教授邀请胡适以汉学为副修。只有胡适一个学生的夏德教授自然和这位学生交往密切!
“你好!夏德教授,真是好久不见!”
“你已经很久没来上我的课了,昨天我还去你的住所,但是你没在!你最近在忙什么!”
“教授,我这几天和朋友去踏青,回来的都比较晚!”
“我只有你一个学生,刚好下午你要是没课,我带你去参观史学藏书馆!”
路宇星自然是欣然接受夏德教授的邀请,在和教授交流的这一下午,让路宇星下定决心要开始“胡适先生的求学之旅”。
另一边自从幼清回到克利福德的家里,母亲便开始筹划着给她“相亲”,毕竟历史上的克利福德要比胡适大六岁。这些相亲对象高傲自大,没有一点优雅谈吐的美国男子,不仅让蓝幼清提不起兴趣,反而是厌烦!
没有路宇星的生活让蓝幼清的生活失去轴心,每天都是吃饭睡觉,待在家里不愿理会客厅那些“叽叽歪歪”的讨论声。
而在纽约的路宇星也开始了自己求学哲学家杜威(John Dewey)教授之旅。
胡适先生当年之所以从康奈尔大学研究生哲学部转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完全是出于对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理论有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