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赵家的覆灭(1 / 2)汉家天子刘玄德首页

“家主?”赵管家站在门口看着去而复返的赵幽,一脸的惊奇,不是去送县丞刘弘了嘛?怎么现在就回来了。

赵幽满面的春风,若是以往,他是懒得搭理这个自家破事颇多的老仆的,但是此刻他因让刘弘吃了鳖而心情大好,也就多了几丝炫耀的欲望。

“哈哈,我本是要送送这个卑劣鼠辈的,谁知道这家伙竟然虚伪得很,说不用我送;我一听,不送就不送,就这接转身把关门,咦,赵管家你是当时没在,没看见那家伙的脸色,哈哈哈……”

“家主!”同样的一句话,赵管家的语气却变得惊悚十分。

赵幽不悦地瞥了赵管家一眼,这老家伙总是这样,扫他的兴,刚才就不应该一时心软理他的。

“你叫什么叫啊?我就是专门要治一治那刘弘的!哼,一个小小的县丞罢了,一年前还敢那样甩我的脸色,若是我大兄还在,早让他好看了。”

“不过,他也有今天,也有求到我门上的时候!哼哼,我手中控着他的要害,纵使我这般践踏他,他又能如何?还是不得不老老实实答应我的条件,还得陪着笑脸。”

“好了,好了,莫在聒噪了。”

赵管家张大了嘴,看着赵幽一脸不耐烦地离去,忽然有丝莫名其妙的心悸——这件事或许并不会像家主说得那般简单。

……

“哒,哒,哒……”

书房的书案前,刘弘右手拿着一卷竹简,左手修长的手指有节奏的在书案上敲打着。

伴着这敲打声,刘弘诵着竹简上的内容:

“春申君入棘门,园死士侠刺春申君,斩其头,投之棘门外。于是遂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而李园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所生子者遂立,是为楚幽王。

是岁也,秦始皇帝立九年矣。嫪毐亦为乱于秦,觉,夷其三族,而吕不韦废。

太史公曰:”

诵到此处,刘弘轻轻地将竹简放下,站起身来,推门而出,而放置在书案上那未读完的竹简上有八个字显得格外醒目: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屋外,王武与一个中年壮汉早已等候多时,见刘弘出来,连忙一一行礼道:

“拜见大人。”

“拜见家主。”

刘弘的目光在二人身上一扫而过,然后停留在了那中年汉子的身上。

这中年汉子唤作刘单,亦是楼桑亭出身,算起来还是刘弘的远方堂兄,当然以刘弘如今的地位,刘五自然不敢如此放肆的称呼。

不过这刘单之所以能与王武一起站在此处,却不是因为他与刘弘的亲戚关系,而是因为他是刘弘一手建立的民兵队的队长。

汉代的兵役大抵是承袭秦朝的,并且根据服兵役地点的不同分为“卫”“戍”“役”三种:到中央当兵称为“卫”;到边郡当兵称作“戍”;到原地方当兵则称作“役”。

其中,卫兵待遇最好,来回旅费由中央供给,初到和期满退役,皇帝备酒席款宴,平时穿的吃的,也不要卫兵们自己花钱。

戍卒待遇最差,一切费用,都要自己担负。

至于役兵,其实就类似后世的民兵,汉家制度,每岁农闲之时,皆有乡亭老卒组织青壮,进行十余日至半月不等的队列训练,并使其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

这套兵役制度从理论上来讲,是十分完美的,因为“卫”“戍”“役”三者并不是独立分割的,而是相互关联的。

根据汉家制度,一个青壮在成年后需要接受长达数年的役兵训练,在其渐渐由一个农民成为一个业余的军人之后,便要奉国家的诏令戍边,成为一名戍卒;在担任戍卒的期间,一边磨砺自己的军事技能,一边就等着国家的诏今成为一名光荣的卫兵。

这种措施一方面保证了民间有大量的预备役军人,在国家有需要且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动员数十万乃至更多的军队;另一方面“卫”“戍”“役”之间的流通也极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然而趋利避害实乃人之本性,在帝国国力衰退、财政赤化、吏治崩坏的今天,这套制度就若漏洞百出的渔网一般,被天下人心照不宣地钻着空子。

护卫京都的南北二军渐渐减少了边境悍卒的数量,开始充斥着“我父是XX”的达官子弟。

小民一个个对“戍边”畏之如虎,想尽办法甚至不惜极端地入豪强家为奴以此躲避这厄运。

唯役兵的训练还在勉强维持,但是其中亦有刘弘这种假公济私借此训练私兵之辈。

看着刘单,刘弘心中微微摇头,自己这远方堂兄实在无什么将才,要不是看其有在边郡为卒的经历,自己绝不会任用他为自家的民兵队长的。

思及此,刘弘不免想起了去往豫州寻觅华佗的贾威,心中一叹,这才是自己心中最理想的人选啊。不过,罢了,罢了,这世事又岂能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