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已经半退隐的老师送回家后,薛运东就跑回了家洗了个热水澡。热雾迷浓之际再次想起老师刚才的话,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
这个问题已经不只一次被人提起了,他又不是不知道,他自己也想逃出别人的影子,但导演风格这种东西又不是头型,想怎么该怎么改。
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句话他现在是深有体会了。
当年还是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李培贤是母校的客座教授,偶尔会回来给师弟们聊聊自己的心得,师徒也就此结缘。
当然,现在他还是那个导演系特聘教授,只是因为身体缘故讲课的频率下降了,但一年也有个两三回。不过赵观风这种自己导师都认不全的逃学威龙肯定是不认识的。
当年的薛运东就是凭借自己拍摄的一部小短片获得了大导演李培贤的青睐。开启了一毕业就有大佬带打,一出师就有金主爸爸投钱,事业稳步上升,还娶了个漂亮女主角的成功生涯模式。
这简直就是所有导演梦寐以求的模板,睡女主的……嗯,可能赵观风出现后他们又有了新的想法。
要知道第五代华语导演可是有着黄金一代的称号,可谓百花齐放,人才辈出。那时兴风作浪的大佬们哪个不是手里拿着几个大奖,脚踹过无数外国同行。
当年的齐飞还没有开启华语大片时代坐稳那个第五代领头羊的宝座,只是最有希望登顶的几个人之一,另外几人中的其中一个就是“寒门”魔戏的贵子李培贤。
那时得到李培贤的欣赏就相当于混唐朝的得到了李白大V的写诗点赞,这是可以吹半辈子的。更何况李培贤本就是他极崇拜的前辈,于是薛运东毫不犹豫的跟着大佬屁股后面吸收了年多的养分,也成功与大佬同化了。
一开始他自己出来打江山时还曾为自己“优秀”的学习能力而沾沾自喜。但随着作品数量的积累,他慢慢的感受到了李培贤的风格让自己所受到的限制,业界对他的评价也从小李培贤的期待变成了李培贤的小跟班的蔑视。
无人知晓的时候,往自己身上贴标签是出名最快的好方法,但以后你也要承受来自标签的限制,与撕下标签时的痛苦。
被成功的舒适圈围着始终没有下定决心,也找不到契机转型的薛运东在迷雾中迷茫的搓着自己迷离的肉体,却始终百思不得骑姐。
次日,《疯狂的石头拿下2.13的首日票房足足甩开当日票房第二名两条华尔街加半条中山路的消息,成为了最近没饭开的各大娱乐小报的头条。
这个勉强两亿出头的数据本身倒不是有多震撼,多不可思议,放在春节档可掀不起多大的浪花。但如果考虑到现在的电影市场是春节档狂欢后的贤者时间,那赵观风顶流歌手+一流编剧+二流导演+人流演员的恐怖号召力就凸显无余了。
跨界强者,恐怖如斯!
毕竟总不能说影迷们是冲各大主演在电视剧里跑龙套时的一面之缘吧。虽然演员们也随着《疯狂的石头的爆红而走上了赵老板的老路,一夜成名。
其中涨粉幅度最大,受益最大的出人意料的是饰演道哥的老演员,因为《疯狂的石头片段交叉剪辑所形成的独特叙事结构,主角包世宏的戏份并没有比其他人多多少。
所以演员吸粉主要还是得看角色本身的魅力,而金句频出,遭遇曲折的道哥就挺吸引人的。现在那个老演员常年冷清的围脖下充满了的绿色字体,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
而主角包世宏的扮演者与灵气十足的黄波的涨粉速度也突然变成了指数函数,蹭蹭往上飞。
至于其他人要么因为本身戏份有限或者角色不是太过讨喜,没多少成名的烦恼。
而国际倒霉蛋麦克虽然戏份不少,而且“顶你个肺”也成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梗,但赵观风本身的人气就已经达到顶端的屏障,所以也不见怎么涨粉,不过他也不怎么在意就是了。
倒是黄波的经纪人还专程跑到他宣传之旅的落脚地为他庆祝,等黄波的时候还与其他演员的随行人员炫耀了一番自己如何慧眼识英才,把黄波这块宝石从一堆赝品中选出来的。
说的有鼻子有眼,登鼻子上眼的。
要不是知道自己是被公司包分配,眼前这个正得意洋洋的自比伯乐的男人也是看在赵观风的面子上才收下的,黄波差点就相信了这个几十米开外就感觉到贵气冲天的都市奇闻。
兴奋过后,经纪人回复了专业姿态,向自己的宝藏男孩汇报情况:“波儿,就这一天我已经收到了两份角色的主动邀请,一个是电影,一个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