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的官吏阶层,可谓是集中了当时上社会上所有的精英。
只要你真的是个读书的料,还有读书的打算,哪怕家里贫穷一些,各州县都会有些州学县学让你有读书的机会。
当然,考不考得上,可就得凭自己的本事了。毕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在任何时代都是这么的残酷。
所以说,公孙胜,或者还有那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存在的吴用,他们没有考上科举,真的不是宋朝的科举有多么黑暗,只能说明他们的水平还不够,还不够让人家看上。
虽然宋朝的科举一定也有些黑幕,就比如张叔夜不小心说漏了嘴的那样,只要他愿意,他还是可以让杨司锋通过乡试的。
可这是建立在杨司锋仅是古文不过关,但不论是奇思妙想,还是文采风流,或是治理民生,他都有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若是杨司锋真的是不学无术,百无一用,不管是张叔夜,还是别的士大夫,都不可能让他通过考试的。
有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又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些似乎有些矛盾的话语,都是出自于这个时代。
可能真的不能怪这些书生们,这根本就是宋太祖当初的设定。
这样一来,虽然形成了全民重文的风气,培养了不少的读书人不说,还培养了有着一腔铮铮铁骨的士大夫阶层。
重文轻武的风气,虽然让武人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人权,但却让文人彻底有了开动脑洞的大舞台,让他们有机会大展拳脚,努力的让这个朝代变得生机勃勃,繁荣昌盛。
四大发明,三个来自于这个时代,唐宋八大家,也是五个出自这个时代,更有许多民间的发明,也是成形于这个时代,不能不说,这都是重文之下结出的硕果。
可是,一个文明的繁荣,不是只靠文人就行的。空有再繁荣的文明,若是没有强大的武力,仍只如幼童抱金过闹市一般,只会惹起坏人的觑视而己。
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切。
所以,杨司锋坚决的认为,一个强大且繁荣的文明,必须文武并举,两条腿才路,才能走得更远更广。也便因此有了他上面的论述。
“我辈读书人的使命是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这是我们的使命之一。”杨司锋也一脸肃然道。
“可是,我大宋朝的读书人太多,修身齐家也还差不多,治国平天下,要不了那么多的读书人。可是,我们读书人不去当官,就没有价值了么?不是那样的!我辈读书人,哪怕不去当官,也能有更大的作用。”
杨司锋抑扬顿挫的话语,再次让李老夫子神情一顿。
杨司锋也没有留意到的是,就在他慷慨陈词的当儿,有几个身影就静静的站在草帘之外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