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是彻底闲下来开始猫冬了。
对于这里的天气,都是住了一辈子的人了,心里头还能没个数。到了该准备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等天冷得出门儿都难受了,大家伙儿也不会往外跑了。但村里头的知青没数呀,这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个个冻得跟个病猫子似的。外面大雪飘飞,撒把尿都能冻僵了,谁也不愿意出去,就缩在炕上裹着被子,就着炕上那点儿子渐渐凉下来的热乎气儿,但时间久了也不行呀!
怎么办?男知青女知青的就凑和凑和,把身上的钱全掏出来了,都下了村有半年多的时间了。这钱该花的也都花得差不多了,两方凑凑,拢共都不到十块钱,买煤也买不了多少,至少过个冬是不够的,但能过一段是一段儿,实在是冷了,就只能上山去砍柴了。
秋收之前下来的那批知青中,有个叫杭天佑的男知青,性格沉稳为人也不错,颇得村里人人缘,连张老二对他都跟对其它知青两样对待。秋收后还特地提醒过他要记得收集柴火过冬。他也记在心上了,得了空就上山去砍柴,也提醒过同住的知青,但基本没人听他的。一来是嫉妒他跟村里人关系好,二来也觉着冬天再冷也冷不到哪里去,毕竟他们这些下乡的知青,哪个没带两件厚外套,厚毛线衣的?
都觉着再冷也是够穿的,于是没几个人把他的危言耸听放在心上。等下了雪冻成狗了,这才后悔当初没听杭天佑的提醒,又厚着脸皮沾他的光,杭天佑就一个人,提前准备的柴火也不够整个知青点儿用的。跟他同一屋的知青也就罢了,毕竟都是一个炕上的,他烧了炕总不能因着人家没砍柴,就不让人上炕睡吧?纵使被占了便宜沾了光,那也只能认了呗。
更过份的是,其它屋里的知青夜里冻了,又没提前准备多少柴火,这柴火烧完了炕上没暖和气儿,就直接拿了杭天佑劈好码着的柴火去烧。结果这屋的偷完,那屋的偷,甭管男的女的知青,全紧着杭天佑打回来的柴火用,结果本来够他用上两个月的柴火,一个礼拜下来就没了。
饶是杭天佑性子再好,那也受不住人这样把他当冤大头使唤吧?他倒是想发发脾气,结果还没用上他,跟他同住一屋的三男知青倒先爆发了。
“必须得让他们赔!”先说话的是个十七岁的小伙子,长得人高马大,说起话来跟打雷似的,旁边都能听得见:“杭大哥当初说了什么了?他们哪个都不放在心上也就罢了,还说些阴阳怪气儿的话,现在自己的柴火烧完了,倒好意思来用杭大哥的柴火?要跟人说了一声,借不借的是一码事儿,这话都不吱一声直接就拿?这算什么?不问自取是为偷!”
“就是!”裹在被子里的吕凯也跟着附和:“他们把柴火用完了,咱们用啥?合着他们啥都不干,光沾咱的便宜了!”说着又有些腼腆的冲杭天佑笑笑:“杭大哥,咱哥儿几个之前也是想岔了,这回还沾了你不少便宜,你放心,等着明年肯定还你人情的。”同屋的知青虽然也没把杭天佑的提醒当回事儿,好歹干活儿的时候,顺手也打了些柴火,再加上一个屋住的,多少都有些情分,说些嘲讽话之类的也没这回事儿,主要就是住其它俩个屋的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