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4章 四大宋品(1 / 2)异国猎宝档案首页

宋墓很穷,这是考古界的共识,完整的宋墓很少,也是考古界的共识。

在宋朝皇室有个风俗叫作“七月而葬”,这是赵匡胤而留下来的习俗。

赵匡胤生前不修陵寝,帝薨后,他的灵柩从开封送到巩义下葬正好是七个月的时间,从此以后延续下来的风俗是宋朝皇帝事先都不先建陵墓,死后在七个月内把陵墓修建好再埋葬,形成了“七月而葬”的习俗。

七个月修建皇陵,自然不可能像秦皇汉武以及明代皇陵那样恢弘。

这也导致宋朝整个社会就没有过于奢华的随葬风气。

即便如此,宋皇陵也没能很好的保存下来,当然,这与民间盗墓者关系不大。

就如中原省巩义,号称“七帝八陵,在这片墓群里还有皇后陵二十二座亲王、公主、皇子皇孙、诸王夫人墓一百四十四座,还有一些名将大臣,比如包拯,寇准,赵普等皇室宗亲的也有将近上千座。

如此庞大的陵园集群,先是遭金兵抢掠,最严重的还要数元兵的破坏,当年元兵占领宋都城,为了让宋人忘掉自己是宋人的身份,大臣出计策要烧掉宋朝皇室的祖坟,让宋人没有可以祭拜的先人,从而彻底忘掉宋人身份。

后世所见宋皇陵,基本上都是朱元璋收拢赵家骸骨,重新修建的。

因为完整的宋陵很少见,所以每发现一座完整的宋墓,都会吸引考古学者的关注。

五代乃至宋初的云器,宋代老银鎏金御赐令牌的出现,让李承忽然意识到,这堆展品中,不仅有着上元村盗的赃物,恐怕还有一座宋代将军墓的墓葬品。

如果说,上元村盗的赃物不能沾手,那宋代将军墓的随葬品,倒是可以花点心思。

他的目光变得审视起来,快速跳过许多“一眼假”,以及可能涉及记录在案赃物的陶器用品,在众多物件中跳着看。

如此一来,他可选择目标减少许多。

包括云器和御赐令牌,还有四件明显带有唐末宋初风格的物品。

第一件是一根锈迹斑斑的铁片或者说扁平状的铁棍,如果不是李承心有怀疑,还真的不容易发现,它是一把宋代手刀。

宋代八刀,分别为戟刀、掉刀、眉尖刀、手刀、屈刀、掩月刀、凤嘴刀、笔刀,其中,只有手刀为短柄佩刀,其它均为长柄。

宋代手刀源自汉环首刀,但刀身变短,尤为特别的是刀的前部变得更加宽阔,呈“前锐后斜”的刀型,利于砍剁劈。

宋手刀,标准长度八十公分,正负三公分,手柄长度二十公分,正负两公分,很适合随身佩戴。

李承也是从“铁片”形状、长度及腐蚀程度上,判断出它是一柄宋代手刀。

宋刀出土并不多,保存良好的尤少,这柄挺完整的,唯一可惜的是锈蚀太严重,不知能不能“洗”出来用分析剂除铁锈俗称洗。

如果价钱不贵,倒是可以入手。

第二件宋代物品,是一尊灰不溜秋的酒坛,高约二十五公分,口径约十公分,底径与口径差不多,鼓腹圈足。

这件瓷器非常低调,低调到李承最开始以为它是一件陶器。正当他的目光准备跳开时,屋顶滚灯一束白光照在坛腹上,釉光锃亮。

他忽然警觉,自己差点错过一件见证历史的东西!

这是一件宋青花瓷器!

九十年代的汉学研究中,有关“宋青花”是否存在,一直争议不断。

支持者的最大证据是1957年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十三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

反对者并不认可这一说法,他们的理由是历史上没有出现有关“六大名窑”烧制宋青花的记录,也没有宋青花实物器。如果出现宋青花,按照瓷器发展的演进史,不可能出现某种瓷器“断代”后又被“续代”的现象。

宋代无青花,还是现在的主流认识,但李承不在此列。贾郑亭不仅见过宋青花碎片,还见过“宋元佑三年”款的宋青花整器九十年代末出土于山城宋墓的宋青花瓶。

贾郑亭不仅见过宋青花,还见过更早的“唐青花”实物呢。

眼前这尊灰不溜丢的酒坛,就是宋青花!

至于为什么显得如此土气?

李承推测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宋青花瓷器本身的技术不算成熟,釉面控制不到位,发色较黑者,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其二,宋青花早期多采用釉上彩,被掩埋在土壤中近千年,彩料受到土壤中各种金属元素的侵入,以及酸性物质的腐蚀,彩料变质发黑。

这尊酒坛,究竟是釉上彩还是釉下彩,未能上手,李承也不敢胡乱断定。

这件宋青花的市场价值,应该不会很高,可是,如果送给师傅,他老人家一定喜欢饶老是宋青花存在论的坚定支持者。

老先生可以用它来对手的打脸!美女窝n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