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元年,五月,太初宫,神龙殿。
吴国大朝会。
大钟鸣响,百官山呼万岁之后。
孙亮端坐在龙椅之上,屁股还做热。
就见诸葛恪整理了下衣冠,霸气威武的从文武两列的队伍中,站到了群臣中间。昂首挺胸,义正言辞的说道:
“陛下,先帝年仅弱冠,见危授命,草创江东,期间,不同流俗,不欺暗室,豁达大度,文武大臣,愿为其用,甘为其死,率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
顺应天命,终成霸业,武昌旧都,龙兴之地,自先帝迁都建业,年久失修,望陛下恩准,修缮旧都,以镇江淮。··················”
稀里哗啦说了一大堆,意思就是说先帝孙权牛逼啊,无敌啊,寂寞啊,在孙权带领下,咱江东有钱,有枪,有实力。
最后称帝了。在哪称帝呢?在武昌称帝。但自从迁都建业以后,武昌年久失修,城墙都破了,城门都烂了,咱该修了。
此武昌非彼武昌,现在的武昌,是后世的湖北鄂州。当时这个地方叫做鄂县,孙权称帝的时候改名为武昌,取意武运昌隆,以武为昌之意。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孙亮右手托腮,神态悠然,平静缓慢的问道。
其实正常来说,孙亮问这个话,都是白问,诸葛恪这道奏折,搁以前上奏,平淡无奇。
以诸葛恪现在的威望,几乎没人反对,修缮武昌本也是利国利民的事。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了。
大臣你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做声。没人敢出来说话。
为什么呢?正常剧本不是诸葛恪振臂一呼,朝中无人敢反对吗?要不然怎么对得起权臣二字。
这事,还得从废太子孙和说起,孙亮被立为太子之前,孙权的三儿子孙和为太子,二宫之争之后,孙和被废为南阳王。
当时诸葛恪是太子派,支持孙和的,原因很简单,诸葛恪的外甥女张氏是孙和的妃子。有亲戚关系。
然后前段时间,新皇登基,这个张氏派了一个人,黄门陈迁,前往建业上疏中宫,向皇帝问候。连带着呢到了诸葛恪大将军府,代表张氏问候诸葛恪。
在陈迁准备离开的时候,诸葛恪煞有其事对他说:“替我转告张妃,到时我一定让她超过别人。”
而陈迁这个人是个酒鬼,大嘴巴,喝了点酒就,喜欢乱说。结果这事就泄露了,一传十,十传百。
在民间就流传开了,民间传言诸葛恪想要迁都武昌,迎立孙和为皇帝。
三人成虎嘛,经百姓这么一传,这事闹的全京城都知道了。即使是假的,也说成真的了。想要确定真伪,本就不可能,无法确定诸葛恪有没有说这话。
但是诸葛恪今日在朝堂提出修缮武昌,加上这个传言,所有的大臣都会有一种想法——诸葛恪不会真要迎立孙和,迁都武昌吧?
所以,大臣都不敢发言,生怕惹上麻烦。能站在神龙殿上的大臣们,哪个是省油的灯。一个个都鬼精着呢,这种时候,沉默才是金啊,谁敢发言。
这传言啊,孙亮不论他是真的还是假的,孙亮都不会担心,因为如果要是让诸葛恪活个三年五载的,还真不排除诸葛恪会迎立孙和为帝。
可惜的是,再过10个月,诸葛恪就要死了。这中间诸葛恪主持了吴国的两场战争,一是东兴之战,二是北伐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