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项目上职工的生活问题,老四和小孔其实还是很重视的。
首先是项目上的经费,每个月都会批活动资金,用于团队建设。其次在生活环境方面,项目会提供两人一间的板房,空调洗衣机冰箱等一应俱全,如果不喜欢住板房,就会根据所在城市提供相应的租房补贴。
项目上还设有专门的职工食堂,每人每个月都会发放餐饮补助,如果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吃,那么餐饮补助根本花不完。
与此同时,为了照顾已婚人士,公司提供探亲补助,根据级别以及司龄来计算次数的多少,以及时间的长短。
在公司战略层面,老四将公司整体按区域划分,每个区域设一个区域经理,独立管理区域内所有的项目。这样一来,员工可以在区域内的项目间调遣,就不会出现一个项目完工以后,要么被辞退,要么被发配距家很远的项目上去。
可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人辞职,尤其是那些刚入职不久的大学生,类似于孙明达和林晓亮这样的人。
一等建筑的人力资源经理把这几年的人员流动情况向小孔做了汇报。小孔随后找到老四商讨方案来解决人员流动性的问题。
一等建筑每年的利润根本不能与一等地产相提并论,所以老四对一等建筑不是很在意,只不过小孔把它当做事业,热情很高。
“小孔啊,通过一等建筑,公司确实省了一些钱,但是吧,那几个商场项目好像都赔钱了吧?不过也没事,总体还是赚的。问题是我觉得一等建筑是不是太牵扯你的精力了?”
“还行,王总,我正在培养几个人,等成熟了就全权交给他们负责。”
“嗯,这样最好。”
“王总,我刚才提的方案您觉得怎么样?”
“就是把人集中起来,喊喊口号,跟我之前上的那个啥……地产精英培训班一样。”
“对对!我觉得人员流动性的问题不能单靠升职加薪来解决,得全面考虑。”
“也行,那就先试一下,如果效果好的话,就在一等地产里也推广起来。”
“嗯,行,那到时候我做个完整的方案出来,给您看一下。”
”“好。小孔,其实招一个大学生,成本挺高的,他们刚毕业,也创造不了什么产值,咱们还得投入资源精力去培养,就跟种庄稼似的,又施肥又除草,辛辛苦苦熬到秋天了,还没等收获呢,粮食自己跑了。”
“王总说的对,要不有的人开玩笑说一等建筑是培训学校呢。”
“小孔啊,其实我觉得你可以把标准降低一点,不一定非要什么985、211嘛,这样的人心气高,所以呆不长。一等建筑我看就是收人头费嘛,差不多就行了。再不就把公司规模缩小,业务精简,剩下的人待遇提高点。”
“好的王总,我再研究一下。”
“行,那先这样吧。对了,你抓紧找到合适的人,把一等建筑交出去,然后把工作重心尽量都移到一等地产上来,不要拣了芝麻丢西瓜啊。”
“好的王总。”
经过与一等建筑总公司的管理层多番讨论以及策划后,各个项目上分批次集中在一起进行业务培训。
地点是与一等地产有合作关系的星级大酒店,小孔等总公司领导分别分享了个人的成功经历,并传授经验,同时为大家讲解公司的总体概况,未来发展等。还请了一些培训机构的老师为大家讲解职场礼仪、ppt制作,文件整理,心理健康等等。
一等建筑入职三年以内的大学生,都统一参加“未来训练营”一期班。小孔为大家讲述一等建筑有限公司重磅打造的“精英培养计划”。
这个计划就像是一本职业地图,让人可以清楚地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及未来发展。比如孙明达,现在是土建工程师,按照“精英培养计划”,再笨的人两年后也会升为主管,再过两年就是高级主管,再两年为副经理,再两年为经理,再两年为项目经理助理,而后看个人能力,升为项目经理,然后是区域经理助理,区域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公司副总经理,公司总经理。
总之,有了“精英培养计划”就有了职业甚至是人生的方向。人就不会迷茫,就不会浮躁,就不会总想着辞职。
而且在孔经理的豪言壮语中得知,公司的业务多到接不过来,好多工程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才不得不推掉。
只要大家肯脚踏实地,积极乐观,努力学习,认真工作,那么一等建筑有的是平台供大家一展拳脚。
孔经理还说了下行业总体的概况,以及其它相同性质的单位运营情况。在孔经理的描述下,其它公司都烂的一比。
孙明达等学生都是圈在工地上许久的各种工程师,哪能知道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动向以及内部资讯,所以都有柳暗花明的感觉,还不忘赞叹:高度决定了眼界。这更加激起了“未来训练营”的学员们攀登的热情。
培训时间只有一个星期,每天从早上八点上到晚上十点,课程紧凑,内容丰富。虽说最终好像也没学到什么具体的技能,但是这短暂的七天却发挥了重要的功效,它不仅扫去了心底积压的阴霾,也扫去了眼前的阴霾,甚至是未来的阴霾。
负能量没有了,与此同时还会主动进行自我批评,自我鄙视,因为曾经的自己,负能量太多。至少孙明达是如此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回到了刚毕业参加工作时的那种状态,浑身充满了力量,奋斗吧!奥利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