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北没料到会在这里遇到王世虎,他当然挺高兴的,赶紧挥着小手回应他。 胡氏定睛一看,就觉得这孩子瞧着面生,不是他们村的。就问张小北这是哪家的孩子。 张小北简单解释了一下:“他叫王世虎,在土地庙念书,我上回去认识的。” 说话间,王世虎已经跑到了张小北面前,胖胖的圆脸红扑扑的,呼哧呼哧喘着气,他激动地说道:“小北,我没想到在这儿碰见你,你咋不去找我玩了?” 张小北说:“我也想去找你,可是最近家里事太多了。”说到这里,张小北正式把王世虎介绍给胡氏:“娘,这就是我上回给你说的,我的好朋友王世虎,他可好了,又聪明又讲义气。” 胡氏笑呵呵地夸奖道:“这孩子一看就有福气,长得也俊。” 王世虎有些腼腆,挠挠头傻笑几声,叫了声伯母。 一有大人在旁,孩子说话就多少有些拘束,胡氏看在眼里,就说道:“世虎呀,你跟小北说一会儿话吧,我到那边的石头上歇歇去。” 王世虎顿感轻松许多,答应了一声“哎”。 胡氏走了几步,又想起箩筐里还有李夫人送的梨,便一手抓了一个梨塞给两人,“刚好有梨子,吃一个解解渴。” 王世虎推辞了一下,见胡氏和张小北都是真心实意地让他,便也接下了。胡氏送完梨便到树下的青石上坐着去了。 张小北和王世虎也在路旁找了片草地坐下,用袖子把梨一擦,就开啃起来,一边啃梨一边说话。 张小北先问王世虎:“你怎么也在这儿?你家在这附近?” 王世虎咔嚓咬下一口梨,点头答道:“我家在王家庄,本来要走北边那条路的,可是讨厌的高明礼也走那条路,我不想跟他一起,就绕到这条路了,这条路比那边远些。” “高明礼还欺负你呀?” 王世虎重重地点头:“他越来越讨人厌了。原先我还有几个伙伴,现在被他吓得都不敢跟我玩了。”说到这里,王世虎恳切地说道:“小北,还是你好,就你不怕高明礼。” 张小北抚额而叹,看来到无论哪个时代,都有校霸这种物种。还好,在李修文那里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因为学生只有他一个呀。 王世虎又说道:“我还以为你会来学堂跟我一起念书呢,你没来,可是却来了一个什么张小宝,我听人说他是你哥,就去跟他说话,哼,他跟你一点都不一样。” 张小北解释道:“张小宝是我大伯家的,我跟他玩不到一起。” 王世虎十分关切地追问:“那你还来不来读书了?你哥都来了,你也能来吧?” 张小北坦率地跟他解释:“我们家只能供一个孩子读书,我爷奶供张小宝就不能供我了。我想分次交束脩,刘先生又不肯,学堂我是没法去了。” 王世虎一脸黯然,原来高明礼说张小北家穷读不起书是真的呀,他还以为高明礼胡说呢。 张小北赶紧又说:“虽然我去不了刘先生那儿读书,可是我下月初就要到花莲村读书了。我的先生是李先生,就是上次咱俩被高明礼追赶时遇到的那个书生,你还记得不?” 王世虎一听,顿时激动起来,用小胖手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高声叫道:“我记得我记得,你竟然拜他为先生,真的是太巧了。” 张小北笑笑:“是呀,李先生人很好呢,我今天跟娘去了他家,这梨都是先生的母亲给我摘的。” 王世虎“咔嚓”一声又咬了一大口梨,吃得比刚才还香甜。 他一边吃梨一边略有些含混不清地说道:“花莲村我知道的,那里的莲蓬可好吃了,湖里的鱼又肥又大,就连果子也比别地甜。” 张小北:“……”不愧是个小吃货,三句话不离这行。 张小北略有些遗憾地道:“只可惜,咱俩不能当同窗了。” 王世虎比他更觉得惋惜,好容易有一个不怕高明礼又合得来的小伙伴结果又到别村去念书,唉…… 王世虎越想越难过,吃梨的动作都有些慢了。 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激动地又拍了一下大腿:“我有个好主意,——我可以跟你同窗呀,我也到李先生那儿好不好?” 张小北惊诧地看着王世虎,王世虎越想越觉得可行:“反正我在哪儿念书都一样,花莲村离我家也不算远,我在刘先生那儿呆得很不开心,特别是那儿还有高明礼,我一看到他,饭都吃不香。” 张小北想了想说道:“李先生以前从来没收过学生,他本来也不太想收我的,但我跟娘再三上门拜访,他最后才答应试试,我不知道他还收不收人。” 王世虎眨巴着眼睛,可怜兮兮地说道:“到时候你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李先生肯定会答应的,我保证以后上课不睡觉,也不吃东西了。” 张小北想起王世虎的秉性,忍俊不禁:“替你说情是没问题的,可是你还得你爹娘同意呀。” 这下,说到关键处了。 王世虎顿时冷静下来,他想了想,最后下定决心道:“没事,我回家就跟他们说。” 两人不知不觉地把梨也啃完了,话也没少说,胡氏看看天色将晚,不得不提醒道:“世虎,,你家还有多远?就你一个人,你得趁天黑前回家,省得你爹娘担心。” 王世虎抬头望望天边的太阳,确实,太阳都快要落山了,他得赶紧回家了。他十分不舍地跟张小北道别:“小北,我回去就跟爹娘说,你到时记得跟我替我说情。” 张小北道:“你先回去问问你爹娘,我再找机会问问刘先生。”两人依依惜别。 王世虎一窜一蹦地往家跑去。 张小北也跟着胡氏重新上路。 胡氏笑道:“这个王世虎挺有意思的。” 张小北也笑:“是啊,是挺好玩的,人也不错。” 被王世虎这一耽搁,他们到家时天已经黑了。 经过村口时,张小草和张小枝正在那儿等着,一见两人回来,连忙迎上来问事情怎样了。 胡氏满面喜悦地说道:“成了,李先生答应收咱们小北了。” 两姐妹一齐欢呼:“太好了,太好了。” 这时候,路上也有下地回来的村民,听到母女三人的笑声,便好奇地问道:“小草娘,你家有啥喜事这么高兴?” 胡氏开了句玩笑:“是有喜事,路上捡了个大元宝。” 那人佯作不满地道:“哟,你还想瞒着呢,你以为俺们不知道,不就是你家小北也要去学堂念书了吗?啧啧,你们两口子也真有能耐。” 他们谁都以为这张家张小宝一去念书,张小北铁定是没戏了,谁知道人家两口子硬是靠自己也把儿子送去学堂了。 胡氏先是一惊,接着又了然,在村子里,谁家也别想有啥秘密,一有点啥事,立马就传得全村都是,小北念书的事,估计是大房传出来的。 胡氏猜对了,他们家的事的确是江氏传出去的。 江氏起初是一个邻居发牢骚说,三房一家不天天高地厚,也妄想送孩子去读书,他们这是做梦呢,因为她,张小北的事很快全村都知道了。 村民们对此反应不一,有的等着看胡氏和张耀祖的笑话,暗地时说起此事时,都是满满地讽刺。有的只是纯粹看热闹,有的是无关痛痒的议论几句。 今晚一过,张小北家的事又有了新的版本。 那些看笑话的没看成,多少有些沮丧。但很快他们又从江氏那儿得到了安慰,江氏说道:“就算是能上学又咋地,学堂跟学堂可不一样,先生跟先生也不一样,像我们小宝的刘先生那才是正正经经的读书人,那个啥姓李的,谁知道是哪门子的先生,他要真有那能耐,咋不像刘先生那样开馆收学生呢,说到底还不是本事不够心虚。” 众人一听也觉得此话有理。张老三两口子这简直是病急乱投医,想让儿子念书发了疯,就乱拜先生。 这话辗转传到胡氏耳朵里,她恨得咬牙切齿的,便对张小北说道:“小北呀,你以后一定要争气,好好念书,给爹娘争脸,也给李先生争争脸,叫这些人瞧瞧李先生是不是真有本事!” 张小北重重地点头。事情至此,张小北越来越能体会农村社会的复杂性,那些无中生有的牵连,无所不在的攀比、妒忌,你好好地做自己的事也有人看不惯,种种事情真是让人一言难尽。 张小北拜师成功的事着实让家人高兴了两天,但高兴过后,他们又开始忙起来了。中秋节过后,便是忙碌的秋收。地里的高粱、豆子、芝麻都要收割,这几天生意自然是做不成了,全家老小一齐上阵抢收庄稼。张小草和张小枝也下地帮着干活,家里只剩下张小花和张小北两个闲人,但他们也不能全闲着,两人还要放羊、喂鸡、送水等各种小活。 等到豆子、高粱、芝麻割完,拉到打麦场上打完晒干,收到家里,又要开始种冬小麦。菜园子里也要种上萝卜白菜胡萝卜大葱等蔬菜,他们整个冬天就靠这几样蔬菜佐饭。 秋收过后,大人仍要忙碌一阵,孩子就相对清闲些。张小草和张小枝开始带着弟弟妹妹去捡些地里的落下的庄稼,像黄豆绿豆之类的,多多少少能捡些,聊胜于无。捡完这些,张小草又建议他们捡些野菜籽用来炼油。他们当地有一种类似油菜的野菜,籽可用来榨油,不过就是弄着太麻烦,只有多了才值得榨,少了不值当的。不过张小草想着,他们家要做各种吃食卖,太费油,所以这些野菜籽能捡多少算多少。 秋收过去没几天,张小北家里就来了一个意外之客。 这客人,全家谁都不认得,待到对方自报家门时,胡氏才恍然明白原来此人是王世虎的娘白氏,她是来打听李修文的事,并顺便说了王世虎的近况。 张小北没有料到,他的小伙伴王世虎却搞出了一件不小的事。当然,他更没想到这后面还串着一场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