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后,英格里登门拜访。问斯嘉丽愿不愿去去亚特兰大看望一下住在碧姬姑妈家的梅兰妮。在失去了妹妹之后,英格丽自己必须留在十二橡树照顾一家老小,而她听说嫂子竟然和独居的碧姬(碧姬女士一直没有结婚)两个女人住在一起,她感到很担心。本来这种跑腿的工作都应该让男人来做,但是现在家家户户都是女人当家,很难找到一个能够跑腿的男士。斯嘉丽刚刚独自带着侍女完成了短途旅行,是附近最合适的人选。 不想去,韩丽还要在家藏东西呢(冬天不适合挖坑,韩丽刚刚开发了阁楼)。但是英格里主动提出赞助给韩丽一笔丰厚的旅金。恩,当是兼职送快递吧。在韩丽这么需要存下更多的钱的时候。 亚特兰大是一座新兴的城市,它得益于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伴随的铁路业的发展,短短二十几年就发展成为附近最繁华的城市。顺着铁路远道而来的各种新兴产品滋养了亚特兰大的商业。有很多物资韩丽没办法从县里得到,而在亚特兰大,只要找到挂着实物招牌的店面(比如马鞍铺就挂着一个马鞍,钉马掌的就是一个U型铁)基本上都能买到,这也是韩丽身揣巨款来这里跑腿的原因。 韩丽到达的前一天晚上下过一场大雨。所以街上满是车轮轧过的沟壑,太阳在努力把坑洼不平的土路晒干,结果只有顶尖的一小层土被晒成砖色的飞尘,点缀在被水浸成深红色的红泥上,像是撒了胭脂的枣糕。 前几次坐火车的经历已经让韩丽对亚特兰大火车站的简陋有了充分的认识,水泥地面的月台、砖铺的站内通道和宽阔舒适的候车大厅是想都不能想的奢望,从柔软舒适的包裹着天鹅绒的火车车厢里一出来就踹进泥里拔不出脚才是血淋淋的现实。 车站周围的开阔的五角型空地上挤满了连绵不断的人群,每个人的裤脚裙边全是溅起的泥点子。奴隶社会所特有的,强壮的黑人背着衣冠整齐的白人男子,或者被公主抱抱在黑人怀里的白人夫人小姐来来往往。有些行李箱摞的老高,扛着走的却是一个把腰弯出锐角的黑小孩,于是看起来就像是五个叠在一起的行李箱长了脚晃晃悠悠的走。 到处都是陷入车辙的马车,车夫们舍不得鞭马,于是“呀呀”的驱马声汇成了一种诡异的合唱曲。离火车最近的几辆马车有邦联的标志,他们靠近火车,装卸木条钉起来的箱子和哼呦哼呦□□的裹着白色绷带的伤员。装满的车还没动就又陷进车辙里了,后面的马车被堵在外面举步维艰。 韩丽脑子里冒出一个电子音循环播放着:“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村里通电先修路” 来接斯嘉丽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黑大叔,穿戴很体面,举止从容淡定,给人非常忠诚的感觉。 “俺是彼得,碧姬小姐的车夫。”他的语调同韩丽见过的其他黑人不一样,像是一位体面的绅士。 彼得身后没有马车,准是停在远一点地面平整的地方了。于是海薇指挥火车站拎包的工人扛起几个箱子,同海兰一起抱着帽子盒子,提着裙子准备踩着泥泞出发。 彼得叫住了韩丽:“别在那泥浆里走,斯嘉丽小姐,你真是跟碧姬小姐一样的调皮,故意把皮鞋弄脏。俺来抱你吧。”说着向韩丽伸出了双手。 表!韩丽是不明白为什么未婚的时候同白人男孩脱掉手套拉拉小手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夫人和小姐们却能够坦然接受让异性黑奴抱着背着在大街上行走,反正韩丽是无法接受在自己手脚健全的情况下被陌生男人公主抱的! “我自己能走,请在前面带路吧!”韩丽态度坚定的说。 “你这样会让俺被碧姬小姐责骂的,她一定会说俺没有照顾好你。”彼得为难的说,又一次伸出手。 “我会亲自跟她解释的,快带路吧。”韩丽躲得离他更远了些。 彼得颇为无奈的走在前面带路,他应该是一位很称职的管家,因为他和黑嬷嬷有一样的毛病——爱嘟嘟囔囔。他们用这种自言自语的嘟嘟囔囔来表达他们的意见,因为体面的白人是不肯也不会承认自己听从了黑人的意见的。但是如果只是黑人的自言自语的话就可以当做是白人自己的想法而不会觉得丢脸了——真是低端的自欺欺人。 走了好一段路才找到马车,彼得帮海薇把行李绑在座位下面。而韩丽坐在车箱里享受不干活的特权。来接斯嘉丽的是一辆可以把车篷架起来的敞篷马车,通常被用来接送夫人小姐来往于宴会。 因为战争的关系,封闭车厢的马车都被征用了,但是只有很少的敞篷马车被征用,现在大街上可以很容易区分军用车和民用车:货车或者包厢车全都有邦联的标志。而不管是夫人小姐还是先生少爷都坐在装饰着花边和遮阳伞的敞篷马车里。这也很好理解,打个比方:面包车或者皮卡车开到战场上能拉物资能运兵,换个保时捷911软顶跑车去,还没走到战场就磕着大轴了,更别提只能搭乘两个人的鸡肋运载能力。 托敞篷的福,韩丽能肆无忌惮的欣赏街景。 街上满是坐着马车或者自己蹒跚行走的伤兵、步履匆匆的通信员还有戴着统一肩章的后勤人员。而妇女们不必再举着小扇子遮着脸坐在马车上了,她们就夹杂在这些灰色制服的中间,或者搀扶着一个瘸腿的士兵,或者领着一两个黑人光顾商店。一路上韩丽发现了好几个医院,竟然在综合病院外还分出了独立的传染病院和疗养院,这比韩丽想象的要先进多了。还有酒馆(未婚女孩只能喝果子酒,不易储存还没有度数,韩丽想买些白兰地或者度数比较高的杂粮酒,用作消毒),粮食店窗外的货架上堆满了金灿灿的谷物,应该能买到好储存的种子。肉店不仅卖生肉还兼卖熏好的腿肉,好多家里有男人在战场上的夫人都会买一两块包裹起来寄给前线的亲人。 隐隐约约传来动听的音乐,寻着音乐看过去,有条街上的女人大白天三五成群的穿着露肩的舞衣化着浓妆。过去了很久韩丽才想起这时的女人是不化妆的,韩丽有点迷惑到底是因为塔拉是在比较封闭的小县城里所以才不流行化妆,还是大多数人都不化妆,只有少数的人才有资格化妆呢? 马车为了避让横穿马路的行人放慢了速度。有个化妆的女人走在离马车很近的人行道上,韩丽不由自主的观察她。在整条街道乃至整个南方都披盖着战争的灰色或者浅绿色的这样低调而悲伤的色彩中,她就像是黑白老电影中突兀的出现的彩色影像。对比塔尔顿家天然的红头发就能看出这女人的红发绝对是染的,配上蓬松的发型特别像海伦娜演的红皇后。脸的颜色比脖子白了两个色号,应该是敷了铅粉,不仅这样,还有蓝色的眼影和猩红的嘴唇,左眼角点了一颗黑痣,加上金色和红色搭配的裙子让她看起来好像整个人都在发光,更不要提她浑身上下丁零当啷挂满了金色和白色的珠宝。 “斯嘉丽小姐,别看那些不该看的东西。这会让碧姬小姐蒙羞的。”彼得发现韩丽不礼貌的盯着那个女人看,阴沉着脸说。 “不该看的“东西”?”韩丽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接着韩丽忽然明白了,这些化妆的女人大概也许是那种职业的。 “噢~”韩丽乖乖的坐好不乱看了。 彼得大概是觉得刚刚说话太严厉了,于是主动向韩丽介绍沿途的建筑:“那是军-火库,咱们打仗用的枪啊炮啊都放在那里。” 韩丽并没有像看到药铺或者粮食店一样激动,因为韩丽确定里面除了适合男人用的长柄步-枪和铅-弹火-枪之外,绝对不会有适合女生使用的女士手-枪。就算有韩丽也不会用。 军-火库周围有很多新建的房子,彼得说那叫“封锁办事处”,专用来招待穿越封锁线过来的外国人的,他们带来冶铁的技术和南方制造不出来的军-火,买走南方的棉花。 韩丽对这个倒是十分感兴趣,她在认真的思考去欧洲的机会有多大,听说威尔克斯家的思礼和英格丽都去过法国,如果能够在欧洲呆到战争结束就好了。 路过干货店(注)的时候遇到了梅利韦瑟和埃尔辛夫人,她们是上了年纪的八卦之神,韩丽感兴趣的好多八卦都是从她们那里传到妈妈群里,再由妈妈们不小心透露给女儿们,最后被韩丽听到的。可以说,如果一个消息被冠上梅利韦瑟夫人、埃尔辛夫人或者怀廷太太的名号,那基本就是官方认证了。而她们所掌握的信息涉及家暴、外遇、私奔、婚配、各家各户媳妇的孕产期甚至附近三个州的大家族家谱!简直是中央处理器!18世纪的绯闻老母!她们名气这么大,韩丽只在县里的几场婚礼上远远的见过她们本尊,宅女脸盲没记住,幸亏彼得提醒韩丽跟她们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