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近三年的强辐射能量侵袭之后的深井大陆已然彻底成为了另外一种光景。
膨胀的盐化学物质在高热度的反应催化之下形成了近一千四百多米的高度落差,松散而中空的岩石堆就像是一团膨胀起来的泡沫,那些曾经能够供给水源的裂隙现在再次开始涌动,不过已然成为了地下泉眼,冲击而上的部分水系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新的盐堆。
这些盐堆在射线暴结束之后迅速成为了内陆跃行者们生存的必备物资,在原先的时刻之中,他们的盐分补给大部分都来自于挖掘洞窟途中未反应的盐块。
在时间发展到如今的时刻,跃行者族群已经初步拥有了相对固定的形态,而且身体结构的适应性已经发展到了极致。
因为常年在阴影下活动,他们的光合作用部分组织变成了一张薄而宽的生物膜,平时行动挖掘的时候,这层膜就团在一起,存放在大脑旁边的弹射器官之中。
每次如果他们感受到了适合强度的光线,就会展开自己的光合器官,然后冲向光源最合适的位置,尽可能地张开它,吸收光能。
这层翅膀一般的薄膜物质看起来很有趣,它在跃行者族群的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生存器官,甚至于还有助于他们相互之间挑选配偶。
除了这层可以收缩的膜状物质以外,更多的跃行者还拥有了一对比从前要硕大几倍的钳螯,空壳的硬质结构内部满是丰富的运动连接组织,在进行挖掘的时候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伴随着他们在一起待着的时间增加,个体与个体之间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连接的族群,最先开始的交流只是几下前爪的相互触碰,仅仅能够探查到对面“存在”一个对我无害的个体。
真正的交流在他们的外神经系统发展的时候才正式出现。
我之前说过他们的幅光翼能够帮助跃行者之间相互挑选配偶,也和外神经有关。
一根全新的神经组织从他们位于中心位置的脑袋开始,一直延伸到幅光翼的尾端,形成了一条细长而敏感的回路。
这条回路一般来说只起到支撑幅光翼展开的作用,每当他们相互之间碰到一起的时候,这条神经纤维会相互碰撞一下,以识别对方的身份。
久而久之,这条神经就开始被种群基因保留下来,形成了一种神经交流结构。
当然,在这些家伙进化的过程中,他们的脑袋越变越沉了。
虽然其他诸如交流系统的出现使得跃行者的脑容量信息开始增长,但是那种增长远没有到达改变其骨架支撑结构的这种程度,对他们影响最深远的就是感光器官的进一步发展。
原本这些跃行者的感光器官和光合器官是生长在一起的,这和他们细胞的趋光性有关。
在细胞联合成一个生物系统之后,跃行者的感光器官独立了出来,单独向大脑发送信号。
在开始洞穴生活之后,他们的感光器官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一种能够具体分析微光环境和广光环境的细致器官。
在这种条件之下,他们的躯壳发展出一种类似于视觉的甄别系统,虽然现阶段只能分析这里有光还是没光,光线的浓淡属性之类,但这已经算是非常伟大的开端了。
在进行盐分吸收的过程中,跃行者族群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储存盐矿。
每当他们发现一个新形成的盐矿之后,虽然大部分个体会选择第一时间上前去吸收盐块,但是在吸收到上限的他们并没有选择直接离去,而是尽可能地用自己的钳螯搬运一部分重量并不很大的盐块,然后运送到一处已经被他们挖掘出来的洞窟中。
这种贪婪的开端使得跃行者拥有了一种新的欲望,除却寻求光线和水源之外的需求物,这些小家伙又多了一个选项,盐。
至此,跃行者族群已经拥有一般生物集群的规模了,属于他们的时代不远了。
能够交流,拥有自主意识,拥有渴望。
但是直到现在,我依旧没有感受到属于他们的灵魂所在。
曾经我属于的那个文明被称作人类,一种恒温的双足动物。
在他们的发展初期,就像是现在的跃行者族群一样,拥有一切智慧生物应该拥有的潜力和结构,但是弱小的身体一直都没能使得他们在那时的自然之中拥有话语权。49电子书4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