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章 进山采药遭截杀(1 / 2)大音希声之长生不老首页

大秦历六百八十二年,某初秋之夜,正值最黑暗的时辰。

帝都咸阳城的东大门,一队黑甲骑士,疾驰而出。只在城门处留下两骑,两名大剑师下马接管了城防指挥权,开始命令掌灯。不一会儿,门楼上下及四周的方框大灯笼统统点亮起来。整个城门楼如同白昼,魏巍峨峨的城墙,被照耀得更加挺拔,蜿蜒伸展到了更远的地方。

这个时辰,不仅是最黑暗的时候,也是常人最困乏的时候。值守的军士们,灯火一照,惺忪的眼睛更是睁不开。一个新调来的士卒,揉了揉水灵的双眼,望着那两名大剑师,对身边手持长矛、又在腰间佩挂着长剑的老兵悄声问道:“他们就是传说的玄鹰门?”

老兵回答:“是啊,那可是咱郎尉军里精锐中的精锐!甲胄和武器都是全天下最精良、最新奇、最独特的。”

“咱们也是陛下的郎尉军?”

老兵正眼看了一下小士卒,心里已经了解,这小子肯定是才从被大秦灭了的某国解放过来的。不过为何是宫中那人差人送来的?也不多想,回过头漫不经心地反问道:“你不晓得玄鹰门直隶于皇上的郎尉军?”

老兵把“皇上”二字说的尤重!

“只听说过却没见过!”这个长相很灵光的新兵,眼里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仇视,搪塞着,又问:“那今儿是什么日子?玄鹰门都现身了。”

“当然是公子长生要进山采药!”

“哦……”小士卒仿佛只是随口问问,并无太大兴趣地应着。

老兵解释着:“其实以往公子总是独来独往、一个人进山,这回大概是就要出世入朝了,才有了皇上亲命的玄鹰门悄悄护着。”

小士卒听着,又“哦”了一声,便把头歪向一边,打着哈欠,胡声闷气地对老兵说道:“屯长,小的要去解手。”

哈欠像是会传染一样,屯长老兵看着,也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哈欠,抬了抬手:“去吧,去吧,这会儿也没你什么事儿。”

屯长,是秦军基层军官,手下一般只有五十人。这是秦军不同于其他诸侯国军队的配置,却是最重要的一级基本设置。屯长要和士卒一样拿着长矛、长戟,一起冲锋陷阵,因而非常的骁勇善战当然,屯长既然是军官,就又和军官一样,腰佩长剑。

新来的小士卒溜到隐蔽处,将一只瓦灰色信鸽放了出去。

有人说,大秦国的郎尉军,无论将士,个个都不简单,都有来头,看来一点儿没错。就连这新来的小士卒,也有暗自的使命,怪不得那屯长老兵头似乎都没正眼看一下那位灵光的小士卒,却早已心中有数,放纵一般,根本不问来路,能提供方便就提供,毫不吝啬。

不一会儿,一阵急骤的马蹄声传来,老兵头马上清醒过来,使劲睁大眼睛朝远处望了望,嘟哝道:“赶紧开门吧!别耽误公子的正事儿。”

“诺!”所有人答应着。

几个手持长戟兵器的士卒,知道老兵说的“公子”就是当今始皇帝的小皇子嬴长生,自然是不能丝毫怠慢的。大伙一起赶紧地,“吱呀……”一声,拉开沉重的城门。

全部军士举着火把,列队,恭敬地站到挂着大灯笼的墙下,注视着马蹄声方向。

当公子长生走近,大伙一边呼喊着:“公子殿下尊安!”一边不眨眼地行着注目礼一般,看着那帅气、漂亮的少年疾风似地出了城防。

公子身后尘土未散,巨大沉重的城门就“咣铛”一声,恢复了紧闭的样子,仿佛不曾开过。门楼下的士卒和城楼上的哨兵,三下五去二地熄灭了所有的灯笼,蹒跚着各自靠回自己的位置,那老兵也漫不经心地想要再继续打会儿瞌睡。

此时,与前一队黑甲骑士不同,又一队黑衣人并不经过城门,只是静悄悄地,驾着厉害的轻功,“嗖……嗖……”地直接从城楼一侧高墙飞身而过,追着公子的方向去了。

那个新来的小士卒不知什么时候回来的,显然是他发出了确认公子长生出城的信息,才有黑衣人接下来的行动。他装着困倦,靠墙打着哈欠,听着士卒们悄声地闲聊……

那知刚不多会儿,又有一队黑衣人马飞过。

小士卒察觉这后一队黑衣人,与前一队相比,个个都是厉害的修行者,轻功更是了不得。心里有些纳闷:难道还有什么人隐藏于大营之中?他们又是何方势力呢?都是要不利于公子吗?

几个军士昏昏沉沉地说着话,此时公子长生已远离城门下的灯火。沿着大道向东北方疾驰,很快,便就要进山。

土石路面在晴好天气时,显得很是平坦。

虽出城已有一段路程,道宽依然是按照大秦“车同轨”新制,精修过的双向两车宽大道,两旁路肩下已有茂密的树木和许多不知名植被。若隐若现的前方路径,在此时还很漆黑、肉眼难以辨认,长生的宝血枣红马却疾驰如飞,想必夜视本能相当不错。

长生的听觉也相当厉害,而且精准。

对外界的细微声响十分敏感有很多好处,比如走过的路、去过的地方,只凭对马蹄声、带起的风声、以及周边的反响,完全不用目视,也能丝毫不差地飞速前行。即使在凌晨时分,天色漆黑的伸手几乎不见五指,对于他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穿过丘岭、越过弯道,

我喝过一觥卫康,

眼前呈现一马平川。

跨过河流、翻过沟壑,

我又喝过一觥卫康,

耳边掠过飞禽跑猿。

高高的石门山峰,

那里有天路阳关。

我再喝一觥卫康,

宝血枣红马蹄声不息,夜夜yeyez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