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开始吧。”
“是的,先生。”
……
“又是一年芳草绿,春风拂袖清明祭。”
“距离苏航先生逝世已经一年了,他生前为我们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科研成果,让我国的基础科学上了一个台阶,今天,我们在这里祭奠逝者,这个世界烙印着他的痕迹,值得我们记取和尊重。”
……
果然,和我计划的一样。
苏航看着眼前的系统光屏,即使自己成为了电子生命,系统依旧和自己相绑定。
从梦中的启示来看,只要自己死亡,系统就会唤来更多的“光点”。
而关键就在于这个死亡判定。
目前来看,这个判定标准很奇特,居然和自己的意识深度联系,这个技术有点神奇。
伏羲,就是苏航为自己准备的退路。
将意识上传为电子信号,是苏航老早就开始做的一项研究。
很多东西都是为此铺垫的。
脑机接口是,伏羲项目是,量子计算机是,新材料芯片是,小C也是。
很早以前,苏航就在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数学上可行的,在实际中却不一定可行。
数学,究竟是人类逻辑的产物,还是自然界本身的规律。
如果是自然界本身的规律,那么数学上可行,实际中就一定可以行。
而且,人类的逻辑思维,也是来源于自然。
那么数学上可行的,实际中就一定可行。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条直线。
举个复杂的例子: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积分数学上可以大于零。
反过来也一样,现实存在的,数学也不一定就能得到证明。
千禧年七大数学问题之一——Navier-Stokes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光滑性的证明,在三维情况下解的存在性和光滑性迄今为止尚未得到证明。
所以,人类的逻辑和世界的逻辑并不一致。
更可怕的是,两者都不能被证明是错的。
苏航也曾想过,如果人类的逻辑和世界运行逻辑一致,那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