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赵嬷嬷其人(1 / 2)半城风雨半城秋首页

赵嬷嬷是孟无忧的教养嬷嬷,也是管事嬷嬷。

赵嬷嬷原名赵菁菁,今年年仅三十有三,说起赵嬷嬷此人,是颇有些来历的。她是从宫中出来的内人,宜人,正四品女官。

按理,宫中所有宫人,上至皇后下至宫女,全都属于内命妇,亦即都是皇帝的女人,举行内人礼时就是相当于举行了婚礼,要出宫,要么就是年老体衰或身患恶疾,要么就是自己侍候的主子丧,守孝三年后出宫。

作为皇帝的女人,出宫后也不能嫁人或为妾。所以很多宫女一生都是在向着内人,更有心存大志的,甚至是向着连皇后都要留几分面子的尚宫方向前进。作为品级不低的宫人出宫,一向不多: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从这些都能侧面明了很多宫女的选择与最终归宿。

赵嬷嬷原是景乐宫里,乐妃跟前的宜人,八年前,得先皇特许,怀王柴延钦携“病重”的生母乐妃前往封地凉州。乐妃心善,出宫时把侍候自己的宫人部分带走,愿意出宫的放出宫去。而赵嬷嬷,就是愿意出宫的。

东平侯夫人崔氏与乐妃未婚时便是闺中密友,乐妃闺名王瑾瑶,出自望族梁地王家。

王家是世家大族,起源于梁地,自前朝起,多有族人在朝中为官,前朝三百三十多年,今朝一百六十年,出仕为官者上百,官至宰辅的也有两位,均为状元及弟,而出的进士举人更是不知凡几。

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环境下,平民之家难供一个读书人,小富之家供一个读书人往往也是耗尽家财。除却束修,笔墨纸砚通通都是价值不菲的物件,由供出那么多的读书人来,可知王氏的财力必定极为雄厚。

王氏读书人虽多,历代掌权者却并不迂腐,他们在各州各府都有铺子,掌管这些铺子的都是经过精心细选,有经商才能的王氏族人。

继任族长的选定就更是用心,往往经前任族长,长年带在身边,精心培养言传身教,再经过层层考验下来的,人品,能力都必定都极为出色。一个大族能在改朝换代后依然长盛不衰,王氏决策者的应变能力就可见一斑。

梁地王氏不但男儿出色,女儿也同样出色,王氏对女儿的教养极好极用心,王氏多是女贞静娴淑,温婉大气。所以梁地王氏女与清河崔氏女,都是能门当户对的人家首选的良配。

王氏女与名门望族联姻的不少,与新贵之家联姻有之,少数的权贵之门也有,但嫁入皇家或为后为妃的却极少。这两代之中,唯有乐妃王瑾瑶一人尔。

这两代一妃,这还是王家也不愿的,却是先皇强求的结果。说强求也不尽然,因为乐妃王瑾瑶也是愿意的。并非乐妃有多贪恋权贵,而是她及笄之年与其兄去看花灯,狗血的被当时的皇上英雄救美了,被英雄化了的皇上自此入了王七小姐的心,于是乎在王氏一族无可奈何的眼光,其母俞氏汪汪的泪眼中入了宫。

俞氏之所以悲悲切切,实在是深知爱女此去的水深火热,整个后宫,其实就是杨家女的主阵营,王瑾瑜是客战主场,哪怕家世比杨家更有底缊,也少胜算。

这不,当怀王十五时,先皇自知自已时日无多,于是花了不知多少手段,多方角逐,才把爱了一辈子的女人与爱子送出了宫。封地还是整国最为贫脊荒凉之地,无山少水,一片荒原,对外境几无掩挡的凉州。而凉州,就是狄融与庆国的边境,狄人好斗,幸而国力不强,所以虽常有战士,但规模都不太多,且多以庆国胜而告终。

乐妃前往凉州时,赵嬷嬷便一同出的宫。赵嬷嬷十岁进的宫,因进宫时年纪已长,没有太多机会和时间去学宫庭礼仪,于是被指派到了尚膳局。

赵嬷嬷也曾是千娇万宠着长大的,中富之家,父亲虽只是乡坤,但家资颇丰,独得一子一女。及至长至七岁家逢巨变,父亲母亲兄长在去外祖家中途遇流寇袭击,父母皆丧,兄长生死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