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章 这个APP出现的巨大实际意义(1 / 2)我的哥哥是废柴首页

郭豆儿是一位小学女老师。

老师这份职业,放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可以说是普普通通。

可是老师这份职业对于郭豆儿来说,却是十分的来之不易。

郭豆儿出生在偏远山村,她自己儿时的小学生涯,都是在复合班度过的。

什么是复合班呢?

复合班就是一个学校一间教室,一个学校一位老师,这位老师既是各科老师,又是全校的校长。

那时候小学还是五年制。

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在一个教室上课。

那位既是校长又是教师的老师,在给其中一个年级上课时,一般只能是让其他年级自习。

小时候的郭豆儿,就是这个教室里的一员。

在这个教室里,最多容纳过三十多个学生。

也就是说,儿时的郭豆儿上过的这个小学,全员最多时候只有三十多人。

升级到五年级以后,这个小学的同学们,就要到距离村庄十里地以外的镇里上小学。

从早晨五点起床步行去镇里小学上早读开始,到晚上九点下晚自习再步行回到村里,郭豆儿一天要步行二十里路。

中午的郭豆儿和她的几乎所有同学,都会拿出家里给带着的烤干馍馍片充饥。

在镇里的小学里,是没有学生食堂的。

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当地学生的镇里小学,不会因为他们一个村庄的实际难处,再去开设一个一定会赔钱的食堂。

也许有人会问一个类似何不食肉糜的问题,可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一些偏远的小山村里,还确实是比之前的描述更为艰苦。

不过,那时候郭豆儿下晚自习后回家的路,却是一点都不觉得孤单。

因为,不论是村里五年级的同学,还是已经升级为初一初二甚至初三的同学,都会是郭豆儿的同伴。

虽然回到家里以后才能吃到晚饭,可大家在一起穿行山野间的愉悦,却能够战胜饥饿对肚子的肆虐。

在蚰蜒盘旋的崎岖山野间,举着用硬纸片卷成的火把穿行,在黑色夜晚的大幕映衬下,大家一字排开的长队,真的像是一条飞舞的火龙在临空旋转。

已经走到山顶的同学,会摇晃着火把向还在山底下的同学呐喊。

这种遥相呼应的美好,是郭豆儿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郭豆儿的家乡,老老少少加起来的整个村子里,只有几十户人家不到两百口人。

郭豆儿的家乡,如果是在平常的日子里,只有不到一百口人留守在村子里。

这不到一百口的村民里,还基本上都是老弱妇孺。

村里只要能出大力的乡亲,几乎都是常年的在外打工。

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村子里才算是能热闹一些。

其实这个很小很偏的村子,只是郭豆儿的第二家乡。

当然郭豆儿也不是城里人,郭豆儿的真正家乡也是一个村庄。

不过郭豆儿的第一家乡的各方面,要比第二家乡这里大很多,教育设施相对也要全面很多。

这样的郭豆儿,只是因为母亲在第二家乡做乡村医生,才跟着母亲来到这里。

如果郭豆儿在第一家乡上学,她会少吃很多的苦。

最起码类似于跑校二十里山路,带着干粮果腹等这些事,一定是不会存在的。

因为郭豆儿的第一家乡的小学,相对要正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