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访寺(1 / 1)红楼之掌中珠首页

这日恰逢十二月十五日,一大清早,林府内就开始忙碌起来,待吃了早膳,林如海便携了廖知拙、林黛玉二人出了府门。  林如海、林黛玉各乘坐一辆马车,廖知拙仍是骑马与家丁们一道随侍一旁。  林黛玉带了紫鹃及一位老嬷嬷一起出行,随着咕咕噜噜的马车声向城外驰去。  待出了城门几里,街市上的人声鼎沸一下子消失了,万籁俱寂,只剩了他们一行。  林黛玉挑起窗帘悄悄向外望去,只见远处山林茅舍残留着薄雪,白茫茫的烟雾笼罩着,看不分明,见没什么可取的景致就放下帘子坐正了。  不多时,他们一行就到了文峰寺山门前,早早就有知客僧开了旁门引他们一行入内。  待下了马车,林如海命长平随僧仆安排家丁、安置车马,他则携廖知拙、林黛玉直接随僧侣去往会客厅。  一盏茶的功夫,客厅近在眼前,瑞松大师早已是笑眯眯地在台阶下迎侯,林如海见了也不多言,直接随其入屋内,按宾主之位坐定。  林如海看着瑞松大师不着痕迹地观望了林黛玉一阵,笑问道:“如何,可得了?”瑞松大师笑应道:“早已得了,只你不信。”  林黛玉虽见过瑞松大师,但那时年幼并不记得了,只有模糊的印象。  记忆中,除了瑞松大师,她父亲与僧道来往并不多,概因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僧道等虽未视为旁门左道,但总是敬而远之。尤记得她母亲曾告诉过她,她自幼身体柔弱,三岁时曾有一僧一道寻到府上对她父亲说:“将她舍了我罢!不然她的病一辈子都不会好,除非永不见外姓之人。”她爹娘自是不曾听了这荒诞不经之言。  林黛玉闲坐了会儿,正是无聊,忽然听到父亲向廖知拙说道:“你和你妹妹都不曾细细浏览过这文峰寺,你们怕也不耐烦听我们闲话,趁此机会,正好可以自在去玩儿。”  林黛玉和廖知拙都站起来告退,瑞松大师招来了小沙弥无音带领他们四处游玩一番。  廖知拙与林黛玉及紫鹃随着小沙弥沿着穿堂回廊先去了大雄宝殿。  待进了大殿内,林黛玉解开斗篷递给紫鹃,转身对廖知拙说道:“哥哥稍等等,妹妹先行上柱香敬佛。”  廖知拙以前也曾陪母亲每月初一十五礼佛,只是那时对漫天神佛仍持将信将疑之心。如今竟误入此界,虽不知是哪个神佛神通广大施了法术,还真是机缘巧合,都令他对冥冥中的意志神灵有了些许的敬畏与感慨。  他肃然而立,对林黛玉回道:“一起,我也上柱香。”  林黛玉点了点头,从小沙弥手中接过已点燃的三支香,分别按中右左的顺序插在香炉中间,并心中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供养法,正而不邪;供养僧,净而不染。  上完香,她默默注视了大慈大悲又似无喜无悲的佛陀塑像,一时之间心中却有无端的愁绪涌起,想到面目模糊的母亲,想到衰老体弱的父亲,想自己后半生将往何处,又想到了姐姐妹妹环绕的宝玉是否也如我想他······正神魂漫飞间忽然看到哥哥也上完了香,于是强自收敛心神,面对这佛像肃立合掌,恭恭敬敬地拜了拜。  无音小沙弥看二人都礼佛完毕,一手引路一边细说:“二位施主已礼了佛,现在距午膳尚有一个多时辰的功夫,不如随小僧四处观览一番?”  见二人无异议,就引着先从大雄宝殿出来从右边回廊走去,并絮絮介绍道:  “鄙寺以文峰塔有名,文峰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十年,为七层八面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宝塔。”  说话间已到文峰塔下,抬头望去,只见这塔青砖青瓦,古拙典雅。一层为砖石须弥座,回廊围绕,二层往上为挑廊,再往上,塔顶为八角攒尖屋顶,全塔十多丈高,兼具玲珑与雄伟之美。  廖知拙看着林黛玉披着白狐滚边织锦羽缎斗篷仍显得单薄的身躯,问道:“塔顶仍有残雪且寒风凌冽,妹妹确要登塔么?”  林黛玉望了望塔顶,紧了紧斗篷,笑着说道:“难得来一次,若不登上去看看定会后悔。不若快快上去就下来,也省得以后惦念。”  于是一行人就沿着砖石台阶进入塔内。  只见塔内另三面各有一石雕假门,门楣上雕刻云龙,旁边墙壁上均是精美壁画。  其一是三身佛,中间端坐法身毗卢遮那佛,右为报身卢舍那佛,左为应身释迦牟尼佛。  林黛玉拜了拜,转身看向另三面,细细看了:一幅是太子降生图,一幅是释迦菩提树下悟道图,一幅是释迦佛讲法图,这才知道这壁画讲的都是关于释迦成佛的故事。  一行人略在室内看了看,见其他与别处没什么大不同,就径直拾阶而上。各层刻画的都是佛教故事,有南海观音观世救难的,有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闻法的,也有三藏法师西行取经的,众人并未在各层细细观览,直到上了第七层,才停了下来。  此时林黛玉已是气喘吁吁,她一面扶着紫鹃平气,一面四周环顾,见此层却没有各种精美壁画,只是正前方一尊佛像,案台上点着香烛,并摆放着果蔬等供品。  她向无音问道:“小师傅,这里是做什么的?传闻宝塔藏舍利,这文峰塔内也藏有舍利子么?”  “施主请看。”无音向佛像一指,见众人不解,遂解释道,“鄙寺的舍利子都是在这尊佛像内。鄙寺史上共有两位高僧荼毗后得到舍利子,共计七颗,据说这七颗舍利子分别是黑色、白色和蓝色,两大五小,晶莹剔透,坚硬异常。”  林黛玉听了向佛像拜了拜。之后就朝门外走去,一出门寒风扑面而来,她拉紧衣领却不防兜帽吹掉了,不待紫鹃上前帮忙,一旁的廖知拙就替她戴好了帽,并说道:“妹妹无事还是下去罢,这里风急吹出病来就不好了。”  林黛玉听了点点头应了,但并未立即转身,她从塔上向远处极目望去,只见冬日一片苍茫景象,远处的运河也笼罩在薄薄的烟雾之中,有隐约的船影和鸟鸣。再往下方看去,寥寥几个香客走过,听不到话语也看不清身影,只能听到塔角的铁铃叮叮作响。  片刻后,林黛玉反身进入塔内,听着小沙弥正在讲前代高僧的事迹,于是同他们一起边听边下了塔去。  待到塔下已到午膳时间,林黛玉与廖知拙一起去见林如海。  会客厅内已摆上了几盘素食斋菜,林如海看到他们两个笑着说道:“正好可以吃了,今日大和尚不那么吝啬,专门弄了几样特色的斋菜来。来来,都快尝尝,大和尚的手艺可不是那么好吃到的。”  林黛玉和廖知拙见了礼,待林如海和瑞松大师都坐下了,方在下首按序坐了。  桌子上摆了六盘菜肴,分别是松子桂鱼、脆皮素鸭、糖醋白菜、什锦烩蘑菇、麻婆茄子和素佛跳墙,另外是一碗白米紫薯饭。  林黛玉向来脾胃弱,吃得不多,再加上京都饭菜油腻,多大鱼大肉,常常略吃几口就撂了筷子。今日见了这甜爽可口的菜肴,不由得多吃了些。  林如海见了很是欢喜,说道:“你回来这几日我就知道你胃口小,吃得不多,很是犯愁,谁知今日胃口到好了,也不知是出来散玩一番心情好了,还是说这大和尚做的斋菜果真鲜美。”说着转头朝瑞松大师说道:“不如你也不要做这和尚了,随我家去岂不好!”  众人都笑了起来,瑞松大师笑骂:“你这狂生,向来与我们不对付,现求着我了,还打趣我,以后再莫来!”  林如海笑道:“以后绝不来求你,只来吃菜!”大家又笑了起来。  笑谈间已饭毕,本是要先去午歇,恰有下人来报说有公务要事须要林如海速去处理。  于是林如海向瑞松大师说道:“难得闲暇来找你下棋,却又被扫了兴,我们改日再约。”然后又转向廖知拙和林黛玉二人说道:“现在天儿还早,你们兄妹二人难得出来,这寺里尚有诸多妙处,尽可以去玩玩,不必立刻随我回去。”  二人自然应了,他就带了常随家丁匆匆离开了文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