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卢象升的总督行辕内,督臣卢象升,宣镇总兵杨国柱,宣镇千总张诚三人跪伏于地上,他们前面摆放着香案和供品,香案前站着一个身形威猛的太监高起潜。
此时,高起潜见卢象升等人已然跪好,他清了清嗓子,又用尖细的声音喝道:“卢象升,杨国柱,张诚接旨!”
以督臣卢象升为首,众人都是跪在行辕内,恭敬的朗声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起潜从旁边那个小太监手中的红木托盘上,取过黄绸包裹的锦盒,里面是一个朱漆描金的盘龙匣子,他把盘龙匣子交给另一个小太监拿着,从匣中小心翼翼取出以黄绫暗龙封套的圣旨。
用他那尖细的嗓音高唱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奴贼祸国,百姓涂炭,凡我臣民无不切齿,今闻兵部尚书兼右佥都御史卢象升实力杀贼,马坊大捷,痛击东虏,朕心甚慰!赐金厢犀束带,织金胸背麒圆领各一,内帑银五百两,又赏功银牌二十副,以供阵前奖功之用……”
督臣卢象升趴在地上,深感皇恩浩荡,早己是泣不成声,显是激动无比。
张诚跪趴在杨国柱的身后,耳中听到前面卢督臣的动静,也是在心里暗暗的为他感到欢喜。
随后,圣旨中又褒奖了宣镇总兵杨国柱,赐他骏马与银两,还有皮弁冠服一副,纩丝五疋,张诚能明显的感觉到,他前面杨国柱的身体也在不断的颤抖着。
突然,张诚听见圣旨中提到了自己的名字,他精神为之一振:“....…宣府镇镇标右翼营千户张诚,奋勇鏖战,斩杀虏骑逾百,力挫东虏气焰,朕甚嘉慰!
今赐宝剑盔甲各一,内帑银二百两,通传三军,奉为楷模....…待京畿安定,虏骑退却,再行叙功擢升……另赐给镇标右翼营赏功银一万两,望该部勠力克敌……”
高起潜照着圣旨又讲了一大堆,直到最后总算念出:“钦此!”二字。
张诚等人跪在当处,口中高呼叩谢皇恩浩荡。
督臣卢象升更是双手颤抖着,恭恭敬敬的接过圣旨。
跟着又一一接过花银、蟒缎等赐品,每接取一物,他都是恭恭敬敬的叩头谢恩,高起潜将诸物一一交接完毕,强挤出满面笑容的对卢象升说道:“卢大人,咱家恭喜你了。”
卢象升深感皇恩,忽然间一股热泪就夺眶而出,他只觉得这些天里,自己所受的委屈都是值得的,硬咽着说道:“高公请在行辕中稍息片刻,学生这就上表谢恩,还烦高公代呈圣上。”
高起潜尖声应道:“好说,好说。”
卢象升忙急匆勿的赶入内帐,高起潜坐回椅上,双目注视着张诚,操着略有矜持的尖细嗓音问道:“你便是张诚?”
张诚刚刚起身,肃立与总兵杨国柱身侧,听见监军高起潜问道自己,忙躬身答道:“末将张诚,参拜监军高公公。”
高起潜身形不动,伸手抓起一只茶杯,在手中把玩着,微微抬起眼皮,打量着张诚,良久,才说道:“张诚,很好,英雄出少年,前途不可限量啊!”
张诚仍挺身肃立着,闻言再次躬身回道:“张诚唯知忠君报国,敢不用命,怎能当得监军如此过誉。”
“张千户,到是居功不傲,颇有大将之风嘛。”高起潜有些阴阳怪气的尖细声音,让张诚感到格外刺耳。
却不得不与之周旋道:“承蒙监军夸赞,张诚深感皇恩浩荡,定当阵前奋勇,舍却生死,以报国恩。”
高起潜未发一言,只是凝视着张诚,嘴里“嘿嘿”的笑着。
正巧督臣卢象升已然写就谢表,走了出来,张诚忙同总兵杨国柱一起,拜别卢象升与总监军高起潜,离开总督行辕,连陈安和其他的小太监们,也一起退了出去。
卢象升把写好的谢表,双手奉给监军高起潜。
二人重新坐好,卢象升心有不甘,又继续起刚才的话题。
他对高起潜问道:“学生适才之议,高公意下如何?”
“野战,并非我军之所长。”高起潜仍是漫不经心的答着。
卢象升有些急切,但为了大局,仍是耐着性子说道:“我宣大、山西、关宁各镇勤王军马,素来惯习野战,正是趁着目前我军士气正旺,最应该主动寻虏一战,以解京畿之危啊。”
“不,我军虽勇,毕竟新集,还需时日磨合熟悉,此刻切不能贸然与虏求战。”高起潜神色不惊的对卢象升说着。
卢象升内心激荡非常,不由拂袖而起,手紧紧按着刀柄,大声的说道:“高总监,畏敌似虎,那我只好单独与虏骑周旋到底了!”
高起潜却是毫不动气,悠闲的翘着二郎腿,语气傲慢的说着:“卢总督,若是愿意单独与虏骑对战也罢,不过这勤王的军马嚒,咱家也要有一部分……”
卢象升内心激愤,溢于言表,他决然地截断高起潜的话头说道:“好好好,我总归是明白了你的意思,再不用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