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未落
街上行人早已经纷纷攘攘。
“老板,来两碗面,一碗多加点肉。”
刘老六领着他家小子,来到面摊。
刘老六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却生了个好儿子。
他儿子刘启年,资质不错,正在县学读书。不过虽说已经修出文气,但是却还没有达到能灵活运用的时候。
在等面上来的时候,刘老六又招呼远处的报童,要了张俗报。
“儿啊,先生说要多读读文章才能修文气。爹也不识字,你给爹读读上面写的什么。”
刘启年极不情愿,他想跟他爹说要读那种雅文写的文章才对文气有效果,这种俗报是没有作用的。不过看了一眼他爹脸上的深壑皱纹,他还是忍住了。
接过俗报,少年眼睛上下一扫,不免有些失望,这里面的文章都是些枯燥无味的差文。
翻到第二页,他却突然被一篇文章吸引。
只见上面题目是《王六郎》,署名为聊斋先生。
他本还以为是篇传记。但越读下去,越觉得文章巧妙,奇思妙想,空前绝后。
“许某人,家住在淄川城北郊,以打渔为生。每天夜晚,他都要带酒到河边一边饮酒一边捕鱼。”
“他喝酒时常常把酒洒在地上,祷告说:‘河里溺死鬼请喝酒。’他这样做已经成习惯了。别人捕鱼一无所获,而只有他总是捕到满筐的鱼虾。……”
刘启年一字一句对着父亲读着,偶尔难以理解的时候还会换成自己的话来说。
这篇《王六郎》,自然是陈生卖给书舍的文章。书舍挑了一篇放到俗报里面印了出来。
反正面还没有上来,刘老六连忙催促儿子讲报上的故事。
随着少年语句不停,王六郎这一个有情有义的水鬼形象,便慢慢从他的嘴边讲出。
王六郎喜欢喝酒,有次喝醉后溺死在河里,变成了水鬼。承蒙捕鱼人每天请酒,逐渐结下了深厚友谊…
随后,六郎和许某人经常在夜间,饮酒作乐。
当讲到六郎做鬼期满,罪孽已赎,能重新投胎为人的时候。
刘启年内心突然一阵不舍,不敢往后讲下去,他怕王许二人的友谊就此中断。
随后,又看到将有一女子将要溺死,替他成为水鬼。但是六郎却不忍心害那一母一婴两人性命,放弃替身机会,依旧为鬼,和往日一般饮酒。
刘启年心中暗道一声好。这王六郎与许某人,上古遗风,有伯牙子期知音之交的风范。
许久,刘启年心中又突然想,如果是自己,有一个重新生还的机会,但是代价却是别人的性命,自己应当如何呢?
刘老六听到这里,也是一阵感叹,不知道是叹息六郎丢了转世机会,还是庆幸他没有丢失善心…
唏嘘许久,刘启年又开始往下讲去。
终于,王六郎的善举,被天上神仙感动,封他做了百里外某城隍下属的小官。
徐某人百里奔行,会见友人,而王六郎也宾至如归,相交甚欢…
“这先生讲的故事好。”刘老六只觉得故事好,可是也讲不出个所以然。
正好,店家端了两碗面过来,刘老六拿起肉少的一碗,又要招呼儿子吃饭。喊了两声,却没见着刘启年有什么动静。
抬头一看,却发现刘启年双目紧闭,手上还拿着俗报,身体周围,仿佛有文气盘旋。
此刻的刘启年,脑海中突然浮现出昨日教习先生讲的课。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当时,他还未曾理解先生讲的内容。如今读到《王六郎》,竟然豁然开朗。
体内文宫之内,突然凭空生出一丛文气,与原先的文气重叠交缠在一起。
文气盘曲在一团,像是找不到突破的地方,愈发浓缩。
突然,有一条气根从交缠的文气团中伸出,深深扎根到地上,瞬间,盘曲的文气有了宣泄的地方。
扎根,生长…逐渐有一条竹叶生出。
那一整个文气团,最后竟生长成一株文气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