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凝前几天在这条街走过一次,那时的街上并没有如此多的人,“今日定是街上的小集市人才会这么多,这么热闹”贾凝心道。
贾凝从侧边走进卖菱粉糕的小铺,第一眼看见的是铺门前的伙计,又注意到了一个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封建妇女。
贾凝没再多看,走到那个伙计面前,正色道:“要五份菱粉糕,再来两份凉糕”。
淡黄衫伙计见贾凝是位读书人,心中不由的尊敬了几分,随后他迅速掀开蒸锅上的大木盖,一手接着一个的放在黄纸上,放满了整整五块之后,用手叠了起来。
叠好之后,又拿出一张黄纸,从锅中拿了两块凉糕,叠好之后抬起头,伸手递给贾凝,说道:“总共十文钱”。
贾凝点了点头,面不改色的拿出十文零钱递到伙计的手中,然后转身离去。
黄衫伙计满脸笑意,看向贾凝的背影,笑道:“公子慢走,下次再来”。
出了糕铺的贾凝看向卖的最火的小摊,那是个卖冰糖葫芦的小贩,转身走去。
因为买的人太多,等了一会后贾凝才排上号,看向卖冰糖葫芦的小贩,不紧不慢的说道:“来五根冰糖葫芦”。
虽然贾凝买的多,但灰衫小贩还是习以为常,倒是因为贾凝身上的衣袍惊讶了一番,他真的没想到自视清高的读书人能来他这种小摊买东西。
灰衫小贩拿了五根糖葫芦包在了荷叶上,一边递给贾凝,一边说道:“这些一共八文半钱,给您抹个零,收您八文钱”。
贾凝虽不知灰衫小贩是因为贾凝是位读书人的原因才给抹去零头,还是因为他经常如此,但不管是哪种原因,都不能令贾凝再多想几分。
贾凝默不作声的付完钱后转身走向马车,不再多想半分,只是想着回家之后自己的字能卖多少钱。
其实古代大多数的小贩都是非常斤斤计较的,他们是不可能少要半文钱的。
就算是有这样的小贩,也在少数,因为他们不似那些富裕的掌柜,他们一年到头也赚不到多少钱,都要养家糊口的。
贾凝吹着微风上了马车,顿时有了一些趣意,随之跟马夫聊道:“林伯,今天的风挺特别的吧,吹到身上一点感觉不到凉飕飕的,还有些暖呢”。贾凝不知晓他的名字,只是以一声林伯这样的叫着。
林伯驾着马车,慈善的眼神中流露了许些沧桑之色,他不紧不慢的回道:“是啊,暖风吹过一年又一年”。其实林伯虽然没有读过书,但年龄很大,见识很广,贾凝也能看的出来。
贾凝听到林伯说的话,脸上微微一笑,眸中的色彩暗然,自顾自的道:“是这样啊!暖风一直在,一直在……”。
贾凝言语间似自言自语,又似回答之言,恐怕他自己都说不清吧。
马车穿过小街,又走过石桥,来到宁荣街,马车的速度不快不慢,路过宁荣二府,来到荣府旁支的胡通,马车停下了,停在了一座二进小宅的门前。
彩薇依旧傻乎乎的张望着,贾凝拿好东西,慢慢的走下了马车。
彩薇见贾凝两手拿着东西,连忙上前要拿过来,要帮贾凝拿着。
贾凝只递给了她一包装菱粉糕的黄纸,剩下的凉糕和冰糖葫芦则自己拿在手中。
贾凝穿过亭院的走廊,走到离他最近的凉亭,坐到石凳上,把用黄纸包的凉糕和用荷叶包的冰糖葫芦放在石桌上。
贾凝转身看到后面的彩薇也跟了上来,温声道:“把菱粉糕先放在桌上,坐在我旁边的石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