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邑人口成分复杂,士农工商杂乱而居。大街小巷游侠众多。宋地一直以来游侠之风盛行,尤其是彭城一带,因靠近薛地,这种任侠气息尤为浓厚。薛邑是孟尝君田文的封地,当年,这位被后世史学家称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招徕天下任侠之士到他的封邑薛地,前后达到几万之多,深刻影响到了当地的民风,甚至几百年后汉朝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还记载着他曾专门到薛地考察,发现这里的民风彪悍,那种“暴桀”之气仍然存留。萧邑自然也受到些许辐射。
不过,和萧照想象中的不同,这些游侠,和那种不事产业的浪荡游民有着本质不同,许多有点身份的游侠头目都经营着市井商业,有开赌坊的,有开饭店的,还有贩高利贷的,和后世的黑社会差不多。因此,萧照的这个“协警”当的非常辛苦。他可不敢跟这些亡命之徒拼命。
除了游侠,城中一些人口众多大家族也不好惹,向,李,张,曹四个姓氏,是当地豪猾大族,祖上是宋国公族,传到现在,虽然地位并不显赫,却仍然掌握着萧邑很大一部分的生产资源。他们出门乘马驾车,张弓挟矢,惊吓百姓,从来不把官府放在眼里。令此地的治安更加混乱。对于这些地头蛇,县令也很苦恼,但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萧照今天的任务是去城门口和各里里门张贴公文,看了眼公文上的内容,大致是说近月县郊外蝗虫为灾,今日下午特地征召全县精壮黔首,赶赴田场杀灭蝗虫。萧邑蝗灾严重,官府每年这个时候都会组织黔首出城捕捉蝗虫。
收起竹简,喘了口气,便又急匆匆的出了县庭奔赴城门而去。在县庭门口,正好碰见应华,这小子漫不经心的坐在革车上,四下张望。车夫赶着车往县庭驶来。富贵人家就是好啊,出行不但有车,还有司机。萧照不想和他碰面,每次遇到难免要受他几句奚落,于是绕到旁边一条小巷,奔赴城门而去。
萧县的北门名叫石亭门,门内有一座石亭,据说是春秋时期萧国的第一代国君萧叔大心时所建,距今已经四百多年了。
城门吏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着絳色卒服,体格壮硕,一脸的凶狠样子,过往的行人没有敢望他的,若是发现有行色匆匆着急忙慌的行人,免不得要被他逮到搜索盘问一番,倒不是为了勒索钱财,只是为了抖一抖威风罢了。萧照记得也是在这个时代,在大梁的夷门,也有一个城门吏,不过,那个城门吏和眼前这个凶神恶煞的人不同,那是个德高望重的老者,名叫候赢,一向安贫乐道,洁身自好,连信陵君都主动屈尊与他结交。最后成就了一桩美谈。唉,同样的职位,不同的人,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在主道旁支起的一块硬木板上,贴好公文,摇响木铎,路过的行人都纷纷过来观看,萧照向众人大声念了一会内容,便又匆匆奔赴下一站。
城中大多里舍得监门都很相熟,将印有县令符印的公文递交给各个里监门看了一眼,招呼一声便走开了。
最后一个通知的地方是富贵里,这里除了公事一般很少踏足,虽然里面住的都是富贵人家,不代表他们不用履行作为臣民的义务。整个萧邑城中,就两处地方地上铺上了青石地砖,一个是县庭周边数亩之地,另一处就是这富贵里了。其他各处都是松软的泥土地,下雨的时候,到处都是泥泞。萧照踏上这里的青石阶梯时,还特意将脚上的泥土蹭了蹭。望着前面高大的门邸,不觉心里生出一丝失落。
午时过后,萧照坐在大樟树下休息,拿出早上从家里带来的粟米团,就着凉白开吃了下去。下午还得组织黔首们出城捕捉蝗虫。
很快,城中的精壮男子都拿着鱼箔,麻网,竹筐等捕蝗工具陆陆续续走出城去,萧照也跟在其中维持秩序。
萧邑地处平原,一眼望去,远处平整的金黄稻田和在稻田里弯腰忙活的农人尽收眼底。南风习习,稻子快要熟了。蝗虫漫天飞舞,四处啃食着粮食。周围人声鼎沸,黔首们挥舞着麻网,顶着竹筐,在齐人高的稻田里穿梭,空旷的地上堆积起来如山的蝗虫。
一个时辰以后,蝗虫消灭殆尽,许多人累的瘫倒在地,田垄间传来一阵嘹亮的歌声:
“去其螟螣(螣即蝗虫),
及其蟊贼
无害我田稚
田祖有神
秉畀炎火
田祖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