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带着麾下军士行在通往建宁城南门的小路上。
小路虽然可以避开金环三结等人的行军路线,但是比他们走的道路要远了不少。
听着建宁城方向传来的喊杀声,赵云部下的军士不由得挂上了一副担心的神情,唯有赵云依旧神情自若。
“赵将军,那股夷兵足有数千人之众,您不担心南门失守么?”有军士忍不住问道。
“若真到了那个地步,驻守城内的德昂自有办法。”赵云自信的答道。
蓦了,他看了一眼已逐渐显出影子的建宁城,向军士叮嘱道:“待到了城下,不必上去拼杀,只需在常将军挖的深沟后阻敌便可。到时城内守军冲出,敌军进退无路,必然大乱,那时方可上前拼杀。”
赵云并未和驻守城内的李恢商议过,但他相信,李恢见到自己截断对方的退路之后是不会放过这般大好的机会的。
“李将军,南门遭受敌军强攻!”
建宁城内,一个军士快速跑来,气喘吁吁的向正在城中四处巡逻的李恢汇报道。
李恢略一沉吟,当即带着人马赶去。
南门失守和城中夷人作乱两件事,孰重孰轻,李恢尚能分辨。
“元帅,我等身后似有敌军。”有夷兵注意到了背后传来的脚步声和烟尘,急忙向正在指挥军士攻击城门的金环三结汇报道。
“敌军?”金环三结看着已然摇摇欲坠的城门,面上闪过一丝纠结之色:“也罢,你带部分人马,去和孟琰会合,就说我让你们阻击那批汉军。”
“是!”那夷兵自领命去了。
孟琰同样也注意到了背后的异样,虽欲防守,但这里的夷兵尽是金环三结部下,无人听他命令。
他看向西北方,暗忖道:族兄多半还在那里与常陆交战,不如自己现在从这里逃离,会合族兄、退回大营,后缓缓图之……
“孟琰大人,我等奉金环三结元帅命令,随你迎敌!”惊雷一般的声音将孟琰从沉思中唤醒。
孟琰急忙抬头看去,只见得说话那人身后跟着近三百名夷兵。
孟琰大喜过望,急令夷兵随自己一起向着赵云一行人冲去,不求战胜,只求拖住。
片刻,孟琰便来到了深沟前,看着己方架好的木板桥已被汉军尽数摧毁,突然意识到了对方真正的目的。
他抬头望向对面的将领。
赫然是在校场上有过一面之缘的赵云!
孟琰陷入了短暂的迷茫,既然族兄已然和常陆交手,那就证明赵云应该在西北方的那片战场,这里如何又有一个赵云?
暂且不论赵云是否会分身之术,看汉军的动向似乎是想凭此沟拒敌?孟琰心中突然涌上了一股不好的预感。
“快快架桥!”孟琰向着身后的夷兵大喝道。
赵云虽不通夷语,但从他们的动作中也可略知一二。
他手中长枪一招,自有军士手持长枪上前,只顾对着前来架桥的夷兵乱戳。
一时之间,手持木板的夷兵尽数不得上前,只得与汉军隔沟相望。
“孟琰,我道你也是聪明人,既知尔等现在大势已去,何不早降?”赵云似笑非笑的看着将指节握的咔咔作响的孟琰,朗声说道。
孟琰虽是夷人,却长期居于汉人之中,自会说汉话。
“却是不然,若是金环三结元帅攻破南门,这条沟反而会成为你们的阻碍。”
但他的话语中却不甚有底气。
赵云冷笑,他何尝不知道孟琰这只是逞一时口舌之快罢了。他骑在马上,手中长枪微微下垂,也不带汉军冲锋,只是守在原地,不让夷兵架桥。
李恢带着军士匆匆赶到南门时,映入眼帘的只有一扇在巨木撞击下不断发出悲鸣的城门,以及用光了所有箭矢、一个个手持长枪,一副视死如归表情的军士。
“李将军!”那名都尉看见李恢到来,不禁喜声叫道。李恢带着一支生力军到场,无疑可以大幅缓解他们的压力。
李恢急忙命令半数军士留在此地,若是夷兵攻入城中,便与赵云麾下的军士一同抵御。自己则带着其余军士登上城墙,一方面防止有夷兵架梯攀入城中,另一方面则是从整体上观察一下当前的状况。
“那是?”李恢站在城楼上,看着五百步处两支隔沟相据的人马,虽然看不真切,但领头那人,像极了赵云。
“我明白了!”李恢很快便明白了赵云的用意,不由得抚掌叫道。
“传令全军,待我令下,便打开城门,向外突击!”李恢向身边的军士说完之后,便从城墙上探出头去,观察着那数个扶着巨木冲撞城门的夷兵。
“李将军,小心冷箭!”身边的军士不由得出言提醒道。
李恢充耳不闻,当前情形,已不容得他考虑自身安危了。
“一,二,三,一,二,三……”李恢小声的数着,身边的军士听不清他说的话,只得把耳朵凑过去。
“开门,突击!”蓦得,李恢喝道。
军士被李恢的声音吓了一跳,但多年养成的本能还是让他大声的重复了一遍李恢的命令。
城门上的门闩被取下,此时,巨木正好撞到城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