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
燕王府。
这天,朱棣再次来到道衍的面前。
只见朱棣笑了一声,然后又冷哼了一声。
道衍见状,问道:“王爷,今日带来两个什么样的消息?”
“先说好的吧。”
朱棣坐到道衍对面,笑道:“前面你要本王做的那件事,如今已经初有成效了。”
“眼下,应天府许多百姓,都在赞扬我那好太孙。”
“说他就跟父皇年轻时一模一样了。”
道衍双手合十,道:“如此便好。”
“此乃贫僧随意所想,能成则成,不能成也无妨。”
“王爷之大业,并不能靠这一条小计谋成功,甚至,可能最终也没办法左右多少。”
“还请王爷也不要如此在意,以避骄意。”
再者,坐在应天府太孙之位的,只不过是个少年太孙。
而他和朱棣两个,则已经是这世间成熟的老狐狸了。
知道的、见过的事情,比那位少年太孙多太多了。
朱棣点点头,道:“本王当然明白。”
“本王那位侄儿,年纪本来就不大。”
“要是本王还在这样的事情洋洋得意,那就太自损身价了。”
而且,眼下对朱允熥的夸奖,都是在增长他的名声。
最后的作用,还得等到未来,可能与朝廷兵戎相见的时候才能发挥。
这个时间,尚且不知何时能到呢。
能起作用的对象,基本也只限于朝廷里面的官员和武将。
道衍睁开眼睛,看了朱棣一下。
确定他说的是实话后,便赞道:“王爷所言甚是。”
“不过,这位太孙,也不能太看轻他了。”
“据贫僧之听闻,他坐太孙之位后,一是对宝钞改革之事,已经让贫僧惊诧了。”
“其所行之事,确实有利于钱币货币。”
“二,便是最近的摊丁入亩,永不加赋…着实让贫僧心头大震。”
“无论能不能做成,单凭这八个字,他都将名留青史。”
朱棣顿时皱起了眉头。
确实,这件事情,也让朱棣非常被动。
让他感觉,这个侄儿在治理方面,还是很有手腕和魄力的。
至少,在宝钞改革,还有摊丁入亩这件事情面。
朱棣自以为,他可能是比不过朱允熥的。
而且,朱允熥还让蓝玉坐镇此事。
这样一来,以蓝玉的威望,天下人谁敢第一个出头反对?
那不是找死吗?
并且,蓝玉对他的态度也很不好。
重核鱼鳞册的事情,朝廷就派了比其他地方多一成的人过来。
现在这摊丁入亩,朱棣感觉会更麻烦。
一想到这里,本来心情开始好转的朱棣,又开始变差了。
盖因,朝廷越好,施行的政策越对,对他越不利。
“王爷也无须忧心太甚。”道衍察觉到朱棣的状态,道:“毕竟,太孙同时也得罪了天下诸多士绅。”
“眼下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后,说不定会是王爷的助力。”
“只要事成之后,王爷再重新将摊丁入亩之事恢复便可。”
“这道政策,于国有利。”
“呵呵。”朱棣忽地笑了两声,道:“真是什么话都让你说完了。”
“觉得朱允熥年轻的是你,觉得朱允熥不能小觑的也是你。”
道衍好像完全没听出朱棣的嘲笑一样。
“凡事都有正反两面,如佛家有因果,道家太极有黑白。”
“好与坏,都只是一面之差罢了。”
“关键所在,是如何利用这些正反,为自身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