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捷属下兵力不多,只有区区五千人。
他令吴如孝领后二军,守镇江的西面、南面,确保天京至镇江交通畅通,主要对手是清军向荣部。向荣已是钦差大臣,专办江南军务。
左七军则主要负责镇江的城防、江防,还要负责防卫镇江东面,主要对手是清江苏巡抚杨文定部。
向荣见太平军占据金陵,开始率领数万大军向天京东面进发,摆出争夺天京、镇江的架势。
杨文定本来负责守卫镇江,如今丢了镇江,正恐被清廷治罪,亦纠偏了上万兵勇,以常州为基地,从东面威逼镇江。
以五千人守卫镇江,还要确保天京至镇江交通畅通,吴捷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太平军攻占镇江,缴获大量粮食弹药,后勤给养是不成问题的。摆在吴捷面前最紧迫的,还是兵源问题。
若要募兵,最简单易行的便是强拉壮丁。华夏人丁兴盛,江南人口尤其稠密。
按照太平军的惯行做法,只要部队下一次乡村,就能强行抓来许多农民。只要在镇江城内推行男女别营,就能强行将镇江市民转为太平军兵勇。
可这样的新兵一上战场就大量溃退,反而成为太平军的累赘。吴捷绝对不会采用这种做法,既失民心,又带坏部队。
清军常备军不多,遇有战事往往临时募勇,或依托乡间财主自行练勇,或花重金招募壮勇。但华夏一向重文轻武,特别是江南一带,即便是普通农民,也耻于当兵。
清军临时募来的壮勇,多是城市里的无业游民、地痞流氓,往往还未和太平军战斗,就望风而逃。
吴捷招募新兵,既不要强拉新兵,也不要招募城市游民。他别出心裁,准备从农村贫民中招募新兵。
农村贫民没有土地,却是农村人口的主体,也是华夏人口的主体。只要分给他们土地,就能取得他们的支持。
平均地权,把农村土地收归国有,统一分给农民,这是近代华夏土地革命的核心问题。
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掌握了破解内忧外患的钥匙。到时,要粮有粮,要兵有兵,还会愁手上兵力单薄吗?
然而,吴捷镇守镇江,却不能贸然推行分田到户。
一方面,镇江离天京太近,一有风吹草动,洪杨就会警觉。分田到户这样的措施,动作太大,难免不会触动洪杨二人敏感的神经。以吴捷现有的力量,根本不能和他们分庭抗礼。
另一方面,清军大兵压境。镇江地处漕运咽喉,乃敌所必争之地。这也决定了,吴捷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防御战斗上,没有多余的力量推行分田到户。
吴捷知道,天京粮食短缺,杨秀清正在酝酿西征。安徽、湖北都没有强有力的对手,西征军一定能够长驱直入,一路势如破竹。
只要西征军顺利,天京就能确保无虞。吴捷、罗大纲就得老老实实地呆在镇江、扬州坐冷板凳,面对向荣、琦善这两支清军最能打的部队,替西征军、北伐军吸引火力。
这是杨秀清的如意算盘。
杨秀清不知道的是,曾国藩正在湖南加紧编练湘军。势如破竹的太平军将在湖南遇到湘军,被初出茅庐的湘军打得落花流水。
西征军大败之时,便是吴捷、罗大纲获得起用之时。在参加西征之前,吴捷得加紧扩军。
听康可铨报告,后二军军心不稳,很多新兵蠢蠢欲动,出现了开小差的现象。吴如孝的对策简单粗暴,就是在新兵脸上刺字,受到康可铨的激烈反对。有些新兵为了逃跑,宁愿毁容,刮去脸上的刺青。
吴捷要扩军,首先要得到民心。他没法大规模实施分田到户政策,只好先拿“公田”下手。在江南,“公田”十分普遍,几乎占到全部土地的一半,特别是“寺田”、“族田”,遍地都是。
此类“族田”、“寺田”以公共之田做伪装,在客观上也能起到缓和土地矛盾的作用。因此,江南虽然人多地少,但农民起义不多,不像广西、湖南等地遍地都是会党。
所谓“寺田”是寺庙的田产。镇江佛教昌盛,名刹很多多。例如金山上有金山寺,许仙和白素贞的爱情故事便源于此。北固山上有甘露寺,是刘备和孙夫人政治婚姻的见证。焦山上有定慧寺,始建于东汉年间,历史极为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