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袁绍的问计,三名文士,也就是荀谌、许攸、逢纪面露思索。
许攸,字子远,其人不必多说,看过三国或电视剧的应该对其印象深刻。许攸年轻时便与袁绍、曹操交好,后与冀州刺史王芬密谋废汉灵帝、改立合肥侯为帝,事情败露后王芬自杀、许攸逃亡。等到袁绍从雒阳逃出来后,许攸便跟随袁绍成为其谋士,力劝袁绍与曹操结盟。
荀谌,字友若,荀彧之弟。此人在后世并不出名,但却是袁绍的谋主,后来游说韩馥出让冀州于袁绍,论才华不输荀彧荀攸。
逢纪,字元图,原为何进心腹,何进死后,与袁绍一同出奔雒阳,后来力劝袁绍夺取冀州,为人聪达、有计策,尽忠之臣,但私心太重。袁绍忧愤而死后,便是他私下篡改袁绍遗命,立袁尚继位,这才使得袁谭袁尚兄弟相杀、让曹操坐收渔利。
这三人论智谋,在汉末都属一流,他们也都猜到了袁绍忧虑的原因。
于是就见许攸抚弄长须,面色阴郁地说道:
“今晚那韩馥老儿,真是出尽了风头啊。”
“是啊~~”
一旁的逢纪也是皱着眉头说道:
“本以为那韩馥受董卓举荐,又忌惮明公威望,接到明公发布的讨董檄文,理应观望一阵再行事才对。”
“若是如我等所料,便是那韩馥老儿决定加入我等讨董联盟,我们也可以诬其为董卓同党,使其散失人心;到时我等再恐吓一二,那韩馥老儿性素怯懦、缺少主见,以本初汝南袁氏的出身和名冠四海的威望,到时派能言善辩之士游说,冀州便可不战而获。”
“可惜...可惜...可惜啊~~”
许攸一连说三次可惜,听得袁绍的脸色愈发的阴沉,感觉就像损失了一个亿一般心痛。
“不成想那性格懦弱的韩文节,也有行事果断的一天。高邑县距酸枣七百里,冀州军十二日便行至酸枣,又赠东郡桥元伟万石军粮。如此一来,那韩文节倒成了克己奉公、乐善好施的汉室忠良了。”
“唉~~如此一来,就算我促成这次会盟讨董,接下来也难以窥探冀州了...”
说到这里,袁绍不由露出沮丧的表情。
他向来心高气傲,强如董卓都敢当庭拔刀对峙,哪会将性格懦弱、又是袁氏门生的韩馥看在眼里。可是现在,自诩才华横溢的他蜷缩在渤海一隅,而庸碌之辈的韩馥却轻松坐拥冀州、风光一时,这怎能不让袁绍心中哀叹,抱怨老天不公?
对此,许攸、荀谌、逢纪三人将袁绍的沮丧和愤懑看在眼里。力主袁绍图谋冀州的逢纪,生怕袁绍心灰意冷,于是连忙劝道。
“明公何必气馁?”
“明公不妨判断一下,论宽厚仁义、能为天下豪杰所归附的,韩馥比得您么?”
面对逢纪的询问,袁绍愣了一下,然后自信地说道:
“我袁绍昔日隐居雒阳,结交党人与侠义之士,声名冠于四海,区区韩馥孰能与我相提并论?”
听完袁绍自信的话,逢纪拱手一拜,然后一脸严肃地询问道:
“那么我再问明公,临危不乱,遇事果断,智勇过人,韩馥比得您么?”
“呵呵~~我二十岁便出任濮阳县长,得清正能干之名,也曾于朝堂拔刀与董卓对峙,扬名天下。区区韩馥,一介腐儒,不足挂齿。”
“数世以来,广布恩德,使天下家家受惠,韩馥比得您么?”
“笑话,我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他韩馥不过是我袁氏门生,岂能与我相比?”
“既如此,明公为何要气馁呢?”
逢纪问完三个问题后,朝袁绍恭敬地拜了三拜,随后振振有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