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六章米里加砂(1 / 2)天启1626首页

第一百三十六章米里加砂

王穿一听,其实心里已有答桉,自福王在鸣翠楼说过之后,王穿也细想了此时赈灾的办法,毕竟粮食有限,所以要想全部把这些灾粮救济下去,必然要走不寻常的路。

“回皇上,微臣并没有什么良策,却有个馊主意,当着这么多重臣在,小子也不敢再说,怕再惹得大家嘲讽。”

王穿此时也是小心多了,而且明知朱由校想知道,也想通过自己的口来说一些其它朝臣不敢说的事,可他还是故意卖了一个关子。

因为他此时想讲的确实是一相馊主意,自己都没有把握也没有充足的理由。

毕竟赈灾一事非同小可,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朝廷和皇上的形像。

像王穿这样的现代青年来说这当然是一个难题了,也是一个考验,毕竟现代社会就算有灾他也没有救济的经验。

“哈,哈看来你学得挺快的,不过朕却并不喜欢你这样犹豫怕事的性格,朕之所以重用于你,是因为你不与众同,虽然有时说话分寸把握上有所欠缺,可你总能找到问题的关键。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对于赈灾之事当然慎重一些也是好的,但今日来此的都是我大明天启的重臣,是良臣,而且都经验丰富,纵然你说的是馊主意,相信他们也不会嘲讽于你,你就放心吧。

毕竟若说他们年轻之时,就像此时的朕一样,谁还没有一些馊主意呢,但说无妨,也让朕见识一下你的奇思妙想。”

朱由校此时兴致很高,刚才那些忧虑之事似乎已然得到时解决,所以此时说起话来也是语气轻快,看不出半分内忧外患重压下的样子。

王穿一听,也是环视了坐着的这些重臣,说实话这些人此时对于王穿到也是十分佩服,而且打心里也尊重王穿的胆识,大家表情都带着期盼。

从另一方面来说,皇上都已经这样说了,已然做好准备接受王穿更荒唐的馊主意了。

“回皇上,小子觉得若是救济粮准备充足之后,在下发之时应该在粮食中加入一些砂子。”

王穿此时顿了一顿还是把话说完了,此时话一出口最先笑起来的竟然是朱由校,而非其它朝臣。

“王穿呀王穿,你刚才所说还真是馊主意呀,你还真是让朕对此大开眼界。”

朱由校说完也是像听笑话一样,止不住笑。

既然此时皇上朱由校都自己嘲笑起来,那么其它朝臣自然也跟着一起笑了起来。

可王穿看了看,所有人中就连皇上身边的王体乾与魏忠贤都面带嘲讽之意,虽然他们不敢公然笑出声,但满脸的嫌弃之意却是掩饰不了的。

但赵南星却并没有笑,反而一脸严肃,似乎在想着王穿的话。

赵南星此人心思十分慎密,从这些日子来看,他对王穿也是十分了解,对王穿的认识也更客观一些,对于刚才王穿所言比之刚才加税初听还更加荒谬一些,但刚才只一解释,似乎所有事情也合理许多,他也不得不承认王穿的主意是解决此时大明王朝的一个直接有效的良策。

而此时对于赈灾来说,在大米或是其它粮食里加砂子,这是一些奸商都不敢做的事,但凡有人敢这样欺诈百姓,必然会被抓起来治罪。

而在大米里加砂子这种奇思妙想,这种荒唐的事王穿一定不会如此随便,除非王穿真的是一个愚蠢之人,可王穿却并非这样的人。

“皇上,统领大人总是语出惊人,虽然在大米或是救济粮中加砂子会贬损朝廷荣誉,也会给天子蒙羞,折扣天子威仪,但想来此时国库空虚之时,统领大人所想应该会更长远一些,纵是笑话也不妨再听一听,若真是无稽之谈不予采纳即可,想来统领大人忠君爱民之心可览,不会无的放失的。”

赵南星还是十分严肃的为王穿辩解着,同时提醒朱由校刚才说不嘲笑可是他,而他是天子,怎么能出尔反尔呢。

当然赵南星的话说得十分隐讳,并不直接犯忌。

“好好好,赵爱卿提醒得对,朕是天子,怎么能公然嘲笑朝臣呢,王穿快说说为何要在赈灾粮中添砂子。

此事到也蹊跷,你当也食白面大米,自然知道若是添了砂子,吃在嘴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可你却依然提出,说明你当是有不一样的理由,此事朕更是兴趣斐然了,可不准再吊着朕的味口了,允许你一次说完。

塔读@<app,^免费小说网站

若朕觉得可行,纵然再荒唐之策朕也会应准。”

朱由校喝了口茶,也是正了正语气,恢复天子形像,说话也是客观公正多了。

“好,其实这个主意也非小人所想,是汲取了一些经验而已。

此时我朝天灾人祸,但无论何朝何代只要涉及赈灾,自朝廷发放下去之后,必要经各层官员。

小子不敢乱议朝政,更不敢胡言这层层官员是否清廉,但一般情形,朝廷所发救济粮最后若是十有八九能落到受灾百姓手中已是难得了。

若是再严重一点,想必到灾民手中的救济粮会更少,那么皇上及朝廷的好意到灾民手上就会大打折扣,原本万担粮食可救济的灾民,我怕要几万担才行。

可若是在粮食之中渗了砂石,就可以避免两件事。

一是防止层层盘拔,另外这些官员之所以会盘拔救济粮无非是要拿出去倒卖而已,借此天灾之时发国难财。

而若是粮食之中渗了砂子,就会与其它粮食不一样,只要派人去米铺粮铺一查即可知道。

这样一来皇上也可以通过此次赈灾查处一批有违大明律令的贪官污吏,同时也不会冤枉无辜之人。

就算是这些官员知道米中有砂子,想要剔出来再卖那也要费不少事,他们自然不愿意也不敢了。

其二,渗了砂石的粮食更是难与保存,只有马上分发救济给灾民才更有用,而若是长久拖延,那么这些大米粮食就会发生霉变,如此一来,对于遇事不决,拖延救济的地方官员,皇上当可有据可查,而这些官员就不敢找理由拖延了,粮食能更快到百姓手中。

如此一来有此一招,这些地方官员谁还敢贪污,谁还敢拖延发放救济粮呢?

大家都把不得把粮食发放下去,以免粮食坏在自己手中,也提高了救济灾民的效率,让受灾百姓早日领到朝廷的救济粮,以释天子之恩。

至于说灾民吃此大米粮食时的困扰,其实是都是误解,于灾民来说能有得吃已经不错了,大部分灾民受灾之后领了救济粮都不会像普通人一样渚成米饭,而是熬成米粥。

这样一来砂子本就比米重,自然会沉入底部,灾民吃喝上面的米粥反到并不影响,就算略有微言,可在吃饱肚子面前,谁还会抱怨呢?

由此一来,借此赈灾可以为皇上清除一些潜藏的贪官污吏,同时也可以更快更充实的把朝廷皇上的恩意传达到灾民手中,以解救万千灾民,真正的救灾民于水火之中。”

王穿一次把话说完,此时大家都又静默起来。

就连朱由校也在感叹,王穿这一馊主意确实与众不同。

当然王穿从未当过官,也未赈过灾,那里会有这么深远的想法,其实这个馊主意还是从后世人中学来的,此人就是后世大清之时有名的贪官和绅。

和绅是贪官不假,可也只有贪官才知贪官的心思。

所以他的主意虽然说起来坑人,也背着坏名声,但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当然王穿只是知道这个馊主意,却并不知道和绅当年使这个馊主意的时候是不是这样想的,至于后边所言这些理由,也是王穿一边说一边想出来的。

可他此时虽然说完之后,心里也觉得小有得意,却不知此事已得罪了魏忠贤与王体乾。

若说当年万历帝征收矿税时,大部分都是朝廷直接派人征收,而下到地方执行矿税的大部分是太监,而这些太监贪污受贿,又仗势欺人,最后才会好事办成坏事,成为万历帝历史上的诟病。

刚才重提征收此税,朱由校之所以如此谨慎非是不想同意王穿,而是怕再因为重走当年万历帝的用人而让民间更加动乱,所以要由信王牵头,由朝中众臣提出才会施行。

可此时明显针对地方贪官来说,这就明显于魏忠贤不利了。

此时魏忠贤是九千岁,朝廷之上除了朱由校权力数他最大。

随着东林党的失势,地方官员大部分也与魏忠贤有关,而魏忠贤这些年当然也捞了不少,若说后世人是因为他的东厂因为他与东林党之争而有意把他塑造成一个太监乱政的典型而略有偏颇,与此时的魏忠贤还是有很大出入,至少此时的魏忠贤对朱由校对大明江山还是效忠的。

可若说贪污受贿,想来魏忠贤并不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