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秦桧所料一点不错。赵瑗本人,自然是想不起来要给赵构上这么一道奏折的。而且他上这奏折,也未必会被赵构相信。
上奏折的,实际是赵构自己无比信任的少年人——折知琅。
赵构其人,经历两宋之交风风雨雨,使他的性格里自我的成分很重。
故而与其说他信任秦桧,倒不如说他利用秦桧。既然是相互利用,他就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去信任一个权相,只是碍于和金国和议的条款不能动手罢了。
但,即便如此,他也牢牢掌控着军权,尤其是禁军,殿前司都指挥使杨存中,就是他最为信任的将领,也是整个京城防务的掌控者。
折知琅是杨存中举荐的人,既年少,又有折家在军中的威望——这两点已经足够赵构去信任,时机恰好,赵构又在折家倾覆之时拉了这少年人一把。
在赵构的构想里,折知琅已然是绝对忠诚于他的,故而他对折知琅递来的消息无比在意。在折知琅的纸条通过某些途径到达宫中的当天,他就找来了杨存中研究此事。
杨存中素来把折知琅视为自己最有出息的子侄后辈,甚至在折彦质出事之后还秘密收他做了自己的义子,算作一种依靠。
杨存中看到这封条理清晰的奏折,自然是无比欣喜于折知琅的成长,暗叹放他出去游历果然不错,知琅长进了不少,面对赵构,是没少敲些边鼓。
就连赵构自己,也乐于见到自己看中的将军人选和自己选择的继承人亲近,所以这本来极大的“外臣勾连”案子,就在两位当权人物的轻描淡写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而能写出这封奏折的,自然不是涉世未深的赵瑗或者折知琅,而是虞素和谢衡师徒。
谢衡这位安西棋圣亲自执笔,写了一封条理清晰的奏折,又交由折知琅抄录一遍,通过谢衡的属下飞速往京城送去。将将让秦桧的计划慢了一步。
秦桧来的慢了一步,就这一步,让他满盘皆输不说,还让赵构起了疑心:为什么赵瑗白龙鱼服的事情,这个宰相知道的一清二楚呢?
这一箭双雕的一招,也只有虞素、谢衡、折知琅三人知晓。剩下的苏瑞和赵瑗,不过是依旧游山玩水,期待着往婺州去。
婺州已在古徽州的范围内,也就是黄山派的势力。苏瑞自幼被黄山派掌门收养教导成人,对黄山派有着无限眷恋。回到婺州于她而言就像回家一般自在,于是一路谈笑之间,她更加肆意向往了不少。
他们五人出行,为了体谅赵瑗与虞素的身体,除了五匹马外,又带上了那辆大马车,种种东西,都放在马车之中,若是骑马骑得疲累,也可以往马车里休息。
一路轻装而行,又恰逢秋日景色逐渐显出些端倪,橙黄橘绿,枫叶摇红,满山金翠,一路行来,只叫人心旷神怡。
赵瑗不禁感叹道:“还是出来了好,出来了看这秋景,可比那临安城熙熙攘攘好看多了。”苏瑞便闻言一笑:“殿下何出此言?临安城的熙熙攘攘不是象征着繁华太平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