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发枪现在是发明出来,但距离投产还要1240年。
王宏宇建议刘若愚到兵器局,就是要先整治贪污,再批量制造燧发枪。
还需要自己在各地产业和工场手工业上取得突破,才能突破依赖少数师傅徒弟低效率工匠的问题。
此事已经布局好第一步,自己离开京城是做第二步布局。
兵器局目前除了鸟铳、三眼铳等枪械,如虎蹲炮、弗朗机炮、大将军炮等火炮制作技术已经成熟。
王宏宇针对交战时,铁质炮管发热后,必须冷却无法的重大缺点,让李铁柱对佛朗机炮进行了改造,用散热水箱最快速度对炮管降温。
但是散热水箱仍然没有理想的轻便的材料。
由于没有轧钢机和水压机,薄铁皮近期得不到解决,当时李铁柱组织人力敲打的几个铁板水箱又笨重又费工。
此时用橡胶粗布做成的防水布已经在南洋存在,做这种布时涂上防火石粉,制成水袋。
这种防水布可以做成环形水带,套在炮管上灌水就能快速散热,当然没有铁皮套筒散热效果好。
这样也解决了佛郎机炮的散热。
佛朗机炮又被叫做子母炮,母炮可以接连装填数个子炮,虽然气密性不好,但射速非常不错。
被王宏宇用出了线列的效果。
子母炮比别的炮射速高很多,也更容易过热,为了加快散热可以不停灌水放水,甚至可以连接在地面放置的大水袋自行对流。
日后搞红夷大炮的事,此时也让刘若愚、徐光启找一找福建、广东、濠镜澳的相关工匠,从人力上先储备起来。
兵仗局的工匠,除了引入福建、广东、濠镜澳的工匠,原有的工匠也可以往外走啊
他来兵仗局还要“挖墙脚”,多带些技术工人去郧阳,以扩大自己直接掌控的产业。
通过刘若愚把那些技术好的、单身的、没有其他势力关系的、受工友或上级排挤的,还有因为被三倍工钱吸引的都招到云阳发展。
带来的人学习兵仗局现有技巧,从兵仗局抽调50名枪炮工匠也与他们现场交流,尽量多带走些经验技术。
有刘若愚支持,兵仗局的人让王宏宇带着周义杰、李铁柱去挑选人员。
只要报酬管够,大家的收益都有保障,没有人拒绝,超额完成了人员数目,连那三个负责技术指导的老人都挖走一个。
至于三眼铳技术工人让魏忠贤帮忙从军器局,又挖来10人。
小舅、表弟他们去选人的时候,王宏宇就在想下一步的事了。
60个熟练工匠,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其实还是不算多。
现在多拉人走,也不太现实,后面的教育和培养才是关键。
目前兵仗局的这些工匠都是按照师傅带徒弟,传帮带的方式来培养。
自己从后世来,当然知道这种师傅徒弟制效率比较低,分工合作也没有标准化。
要想大幅提高效率,大幅加快初级技术人员的培养,需要有基础教育、技术教育、系统工程,以及标准化和流水线。
这里面每一项都不能少。
教育发达,产业不行,轻则造成显着人才流失,重则知识技术类人群集中失业造成巨大隐患。
产业发达,教育不行,那就跟大明现状差不了太多。
例如丝绸、茶叶、瓷器、棉花、艺术品等,在这个时代具备技术含量又是高利润的行业,被一些资本家垂涎三尺,后面全部偷走技术,纷纷在其他地方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