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造反有理(2 / 2)三国之乡村小教师首页

自觉失言,李玄哈哈大笑。反而敞开了说,“我与南华老仙,均为李耳点化,按辈分,你们这些儒家的徒子徒孙,都得叫我太师叔祖呢。”

孔子是老子的弟子,学过“礼”。自然,儒家门生也都能算半个道家门生,相对的,法家门生,也能算半个儒家门生。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师承关系,才有了后来“百家归流”的基础吧。

“总之,你放心。我这全真道,靠的是无为,靠的是自省。只要我专心修炼,凡间的一点小事,不碍事的。再说了,连南华都亲自出手了,天道怎么着也怨不着我吧?”

郭松虽然对神话不是特别了解,毕竟他是崇尚科学的。但李玄他还是知道的,八仙的故事,在中国人尽皆知。李玄,便是八仙的第一号神仙——铁拐李。不过,按照目前的样子,他还很健壮,应该是还没有遇到肉身毁灭,附体瘸子的事件。

至于自己那个学生钟离权,就是八仙中辈分第二的神仙——汉钟离。传说中,他出生于汉末,并且有过武勋。并且他正是由铁拐李点化,得道成仙。至于八仙之中的其他六位,则都在唐宋时期才出生。也就是在唐宋,全真道开始发展起来。八仙作为全真道的代表性神仙,也随之广为人知。

至于后来的全真教,更是不消多说,“龙骑士”的故事,每个看过武侠的中国人都知道。

他们宗教方面的事情,郭松概不过问。信与不信,在与人,他作为教师,只能引导学生向往科学,却没有强制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权力。

写了布告,开始招募兵员。考虑到资源问题,限定人数为一千人,七百作战部队,三百后勤部队。后勤队当中又分出五十侦查队,五十工兵队。

人当然是容易招募的,随着黄巾起义爆发,原本就遍地走的流民愈发泛滥。要么裹上黄巾造反去了,要么往深山老林里逃窜。

郭松不仅迅速招募到了人,还能进行一些挑选和考校。反正现在前头有官兵堵着,他也有时间进行练兵。退一万步讲,就算没时间,兵,也必须练!否则他们就是上战场送死的!连个垫背的都拉不到!

选人的标准很简单,二十出头,身高一米七左右,身体健康,智力正常。郭松从女娲村的村民中,选了二十人,负责担任基础教官。无非就是把当年郭松交给他们的基础训练内容,交给这些新兵。

从黄巾起义爆发开始,女娲村的村长就在西柏亭等着了。女娲村本来就是郭松一手打造出来的,在得知三年前的那场暗杀之后,选边站就成了他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摆在目前的情况也很简单,天下大乱了,你不去揍别人,别人就会来揍你。选谁?王大眼连郭松都敢暗杀,何况于其他人?老百姓的观念很朴素,背信弃义的人他们是不敢追随的。

加上郭松在女娲村的威望不说高于王大眼,至少也是并驾齐驱。西柏亭又离得近,选择归附郭松,也是自然的道理。

郭松当然也清楚,自己若说根基,当然非女娲村莫属。西柏亭的学生,假以时日来当个官僚还成,自己的武装核心,就得从女娲村里选人。

汉末的英雄人物如过江之鲫,可惜,他早已在九尾狐那里模拟过,他都用不上。再说了,历朝历代,名垂青史的人物,大部分都和主公是老乡。

在主公起事之前,他们也大都是普通人或小吏。最后成功了,就成了一时无两的人物,失败了,那也就是一个普通人。

简单来讲,一个武装集团的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团的成功造就了英雄,而非英雄造就了成功的集团。这个概念,在郭松这里是非常明确的。他是相信唯物史观的,创造历史的是人民,而非英雄。

所以,对于女娲村的村民,待遇天然的高一点。教官由他们担任,后勤培训由他们负责。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指挥起来更顺手。毕竟外来的流民可能觉得郭松年纪小,不服气。女娲村的村民,可没谁敢不服郭松的,这威望,是十几年经营积累的结果。

前后不过五天,一千人的队伍就募集到了。郭松也第一次登场,和他们讲话,搞一下思想动员工作。

“是郭神仙!”

“是郭神仙!”

这些流民基本都是冀州人,大部分都来自于中山国、常山国两郡,对于郭松,没见过,但都听说过。他早几年为了提升名望而编造的各种故事,在坊间流传甚广,他的画像也随着党锢的圣旨,遍布全国。

“肃静!”

教官集体发号,兵卒们迅速安静了下来。

郭松很惊讶,他们还没有经过训练呢。站上台子,颇有一种校长讲话的味道,笑了笑,道:“各位,现在外头黄巾贼造反,到处杀人,抢粮抢女人,咱们不跟他们干,小命不保啊。我知道,你们日子过得苦,但你们放心,只要咱们干掉他们,立了功,好日子就来了。”

“太平道劫富济贫,怎么就有错了?”

“对啊!”

“那些狗官不让我们活,造反又咋滴了?”

“对!造他娘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