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兵败函谷关,仅以身免,赵云军挺进洛阳西,与伊阙的诸葛亮主力,以及占据荥阳的廖化偏军一起,对洛阳城形成三面包围之势。
消息传到邺城,魏主曹叡几乎崩溃。
因为就在数日之前,他还在因为让曹真还是司马懿掌军的问题,和朝臣们争论不休。
满朝公卿,以陈群、蒋济为首,几乎所有的重臣,都认为该让司马懿来掌军。
原因无他,自诸葛亮北伐雍凉以来,曹真已经兵败多次,未尝一胜,对于此番洛阳之失,他也负有主要责任。
可以说,曹真这么多年通过赫赫战功积累的政治资本,已经消耗殆尽,没人再愿意信任他了。
曹叡顶住了朝臣的巨大压力,在亲信孙资、刘放,以及宗室子弟的支持下,最终还是一锤定音,坚持让曹真继续掌军,肩负起守卫洛阳的重任。
没想到,这才几天,就又接到了曹真的败报。
而且这一次败仗,更是败得相当彻底,“仅以身免”,应该是连嫡系亲兵这样的棺材本都打没了。
朝臣的上书,如同雪花一般送进中书省,曹叡连看都不用看,就知道他们想说什么。
头疼啊。
不是曹叡有多喜欢曹真,在他年仅二十多岁的生命之中,大部分时间都在邺城闭门读书,与这个常年征战在外的叔父,其实并无太多交集,连见面都没有过几次。
只是曹叡深深地明白,他们曹家政权的本质是什么。
一言以蔽之,曹魏其实是个典型的军事政权。
曹魏政权的建立者曹操,是宦官之后,既不是像袁绍这样四世三公的世家代表,更不是像刘备这样以汉室继承者自居的刘氏代表。
他只是在乱世之中凭借拳头更大,手段更狠,谋略更深,纵横捭阖,击败了袁绍袁术吕布等等一個又一个强大的敌人,才最终站上了权力的巅峰。
等曹操觉得自己拳头足够大了,自然不愿意和世家共享权力,这从他执政以来,多次下发求贤令,强调不计出身,唯才是举,以及杀死孔融、边让、杨修等人,就能看出来。
如今,天下尚未平定,但曹家第一代人,那批在血与火中历练出来的能征善战的将军,却已经凋零殆尽。
曹家二三代宗室的能力,相比父祖,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让他们去掌军打仗,就是不把自家江山当回事儿,拱手送给孙权诸葛亮。
而让有能力有威望的人,比如司马懿,满宠等人来掌军,貌似是更好的选择,但时间一长,这军队究竟是姓曹还是姓司马,那可就谁也说不准了。
而失去了军队,曹家的统治基础还剩下什么?
是于世家大族有荣辱与共的深度利益捆绑?还是于百姓有泽被苍生的恩德?或者,他们是真的相信了,刘天子禅让给了曹天子,是天命所归?
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最起码曹叡自己,还是有着清醒的头脑的。他知道把军队牢牢掌握在曹家手里的重要性。
虽然就目前看来,司马懿的忠诚度,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军权旁落的危机感,却是时时刻刻涌上曹叡的心头。
就在曹叡对于如何处理曹真犹豫不决之时,孙资递上的一封密信,却是彻底击碎了他的最后一分希望。
这封密信来自两个年轻人联名,分别是陈群之子陈泰,和满宠之子满伟。
他们在密信之中,联名状告一人谋逆之事,而这个人,也是一位和他们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曹真之子曹爽。
信中称,曹爽在弘农被汉军俘虏之后,当了魏奸。汉军之所以能够势如破竹,一路攻破函谷关乃至洛阳,与曹爽卖主投敌,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这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不是二人捕风捉影无端猜测,而是有着过硬的证据——来自曹爽本人的亲口供词。
曹叡和曹爽私交甚密,他当然知道曹爽的个性如何,能力如何。
面对铁证如山,曹叡不得不信。
曹爽一人,或许不足道也,但问题的关键是,曹爽是曹真的儿子。而写信的陈泰和满伟,分别是陈群和满宠的儿子。
陈群是先帝托孤的当朝第一重臣,满宠是扬州都督区的二把手,仅次于曹休,也是跟随曹操很多年的功勋卓著的老臣。
这封信,终于还是让曹叡下定了决心,做出了最终的决定:
即刻押解曹真曹爽父子,回邺城受审。命司马懿代曹真为大将军,总督各路兵马,守卫洛阳。
诏书下发中书省之后,面对朝臣们一片齐声“陛下英明”的称赞,曹叡却是悲从中来,陷入了巨大的自我怀疑之中。
退朝之后,在內侍的陪同之下,曹叡独自一人来到城外的文昭甄皇后陵园。
文昭甄皇后,也就是曹叡的母亲,甄氏。
在甄氏陵墓前,曹叡才终于能够放下了紧绷的神情,像个孩子一样,悲痛不已。
名义上,曹叡今年才二十三岁,但实际上,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他已经二十六岁了。
知道这个秘密的,除了他自己,其他人已经全都作古了,一个是母亲甄氏,另一个就是父亲曹丕。
不,曹丕并不是他的父亲。
他的亲生父亲,是袁熙,袁绍的儿子。
曹叡是在母亲被曹丕赐死之前,才从母亲口中知道的这个真相。当时便震惊不已,说不出话来。
至于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具体细节,母亲也没有说太多。但曹叡深信,母亲不会骗他。
这也解释了曹叡从小的疑惑。他觉得自己长得只像母亲,而丝毫不像父亲,而其他兄弟,却多多少少会有像曹丕的一些地方。
而父亲毫无缘由地赐死母亲,似乎也因此得到了印证。可能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父亲动了立自己为太子的念头,而杀了母亲,只是为了封住她的口,将这个秘密永远封锁。
如今,曹丕已经去世。这个秘密,只要曹叡不说,也就无人再知晓了。
然而,自从他登基之后,接二连三的战争失败,国土沦丧,无论他怎么努力,局面却是不可遏制的持续败坏下去,甚至于连国都沦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