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众人满怀期待的以为第5个锦囊里又有啥惊世骇俗的东西时。
却失望的发现里面只有这样一句话:“寻找宋应星大人。”
顾炎武说到:“这宋应星大人崇祯十六年曾出任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州。”
“弘光元年(1645年),宋应星被荐授滁和兵巡道及南瑞兵巡道,但宋大人均辞而不就,现在不知所踪,应该是隐居乡里了。”
钱默说到:“宋应星大人通晓各种铸造,机械,计算之法,若是能找到宋大人出山主持棱堡修建,定可事半功倍。”
“我记得宋大人是南昌府奉新县人,小隐你通知钱宁迅速把南昌府的联络点给建立起来,务必要找到宋大人。”
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他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他把中国几千年来出现过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工作,同时也对技术经验作了总结性的概括。
并且使它们系统化、条理化,然后著述成书使之能够流传下来。
宋应星所著书籍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在农业方面宋应星对水稻浸种、育种、擂秧、耘草等生产全过程作了详尽的记载。
虽然作为一个后世之人钱默本身是具备一定物理化学知识的,再加上又是军迷,也在不少军事论坛上看到过一些古代技术改进的帖子。
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你叫钱默自己去把这些东西搞起来,他是做不到的。至少短期内是做不到的,钱默不可能化身为一个科学家整天去搞发明实验。
给专业人士一些方向性的建议,帮助他们去突破一些技术壁垒倒还是可以的。
所以钱默急需找到类似宋应星这样一个全面型的明代科学家,来一起攻克一些技术难关。
想要快速修建出棱堡,只有制造出水泥。
钱默知道明代的技术,高炉温度是无法到达1600度以上的,这個技术18世纪才被欧洲人攻克。
所以目前的条件想要制造出现代意思上的水泥是不可能的。
1756年,英国工程师J.斯米顿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时发现:要获得水硬性石灰,必须采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来烧制;
用于水下建筑的砌筑砂浆,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这个重要的发现为近代水泥的研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796年,英国人J.帕克用泥灰岩烧制出了一种水泥,外观呈棕色,很像古罗马时代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命名为罗马水泥。
因为它是采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经配料直接烧制而成的,故又名天然水泥。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别适用于与水接触的工程。
浙江附近可没有火山岩,“天然水泥”自然是不用想了。
钱默的目标就是找到天然的泥灰岩,用这种泥灰岩来直接烧制出“近代的水泥”。
这种水泥虽然是现代水泥的雏形,但是这个时代的火炮威力也不大,完全可以应付了。
自己虽然没有能力制造出1600度甚至2000度炉温的高炉来炼制更优质的钢材。
但是指导下铁匠改进现有的风箱,再利用优质煤炭把炉温突破到1400度以上,再加上这种泥灰岩,烧制出原始的“近代水泥”他还是可以办到的。
钱默记得天目山区就有大量的泥灰岩资源,这也是钱默选择天目山作为根据地的原因之一,丰富矿产的资源可以直接利用起来。
泥灰岩常分布在石灰岩与粘土岩之间的过渡地带,呈薄层状或透镜状夹于石灰岩或粘土岩层之间。
钱默命人找来一些曾经挖过矿的矿工,告诉他们去天目山一带,在伴有黏土的石灰石中间去寻找一种土黄色的石矿,找到的人重重有赏。
田家庄内本身就有铁匠铺和各种作坊,加之从金山卫带回了各种匠人,钱默决定把田家庄改造成一个各种作坊的生产基地,用于生产物资。
除了军事物资,还可以生产其他一些类似纺织品之类的商品进行售卖,为义军提供稳定的经济收入。
毕竟像田家父子这样豪横的大汉奸,可不是一直有,打劫并不是长久之策。
不然他这个堂堂的大明苏松总督,岂不是要变成又一个李自成了?
另一边,夏完淳和顾炎武以及各营主将协商之后敲定了棱堡的选址。
大家一致认为田家庄其实不适合进行改建,虽然田家庄有现成的一些庄墙碉楼,但是作为核心的棱堡主体需要建设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改造田家庄的难度太大,而且也会破坏田家庄内现有的一些设施。
所以大家把地点选择田家庄右侧的一块小高地上,那里居高临下,可以和田家庄互为依托。
完成了选址后,先在田家庄外边搭建一个临时营地,然后开始在高地上清理地基。
等泥灰岩找到后,便可以将天目山的泥灰岩,烧制成水泥运回来用于修建棱堡。
现在太湖义军只是需要在嘉兴拥有一个稳固的据点,并没有必要修成一个巨大的军事要塞群。
所以修筑一个小型的可以容纳千人左右的棱堡最为合适,毕竟修建这样的要塞也是需要花费大量钱财和人力的。
接下来就是如何提升鸟铳威力的事情了。
其实这个时代的火绳枪有两个致命问题。
一个是威力有限,造成了有效杀伤距离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