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都给张浩整懵逼了。
自己也没想到当时趁着600减400的优惠,最后200块钱买的书竟然有那么多。
那200块钱的书,他看了四五年都没有看完。
但是也有很多书影响了他的许久。比如《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活着》,《铸剑》,《我与地坛》,《小狗钱钱》,《人类简史》《穷爸爸与富爸爸》,《了不起的盖茨比》等。
有的影响了他的人生观,有的影响了他的世界观,还有的影响了他的理财观。
其实张浩也曾看过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但是可能受限于“没有文化”,看完一遍后并没有看懂,但是却大受震撼。
后来在小破站上认识了智能路障这位阿婆主,在他的一番讲解之后,真正的意识到《狂人日记》的伟大性和和颠覆性。
也明白了余华老师为什么对鲁迅先生如此的推崇,鲁迅先生确实是一位文坛的巨匠。
正是因为书看的多了,张浩认为开卷有益这句话还是非常值得认可的。
如果自己能够在文学大师系统的辅助下变成真正的文学大师,那他是否能够将这些作品还原。
让这个异世界也能领略到地球的文化魅力。
张浩思索了许久之后,还是没能获得一个确定的答案。
音乐大师,张浩只是一个来自从小镇的少年,从小没接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
虽然从小也喜欢唱歌,但全是野路子。
学乐器还是初中上高中那个暑假,张爸爸看张浩比较无聊,只是闷在家里看动漫,于是便问醒了他要不要报一个兴趣班什么的。
后来张浩在绘画素描,舞蹈,以及吉他培训这一堆的兴趣班当中选中了吉他,若不是有那段经历,张浩可能连一个乐器都不会。
从张浩与王博之间的差距就可以看出一二,若不是后来因为兴趣爱好,每每节假日还会练习,他的吉他演奏估计早就还给了乐行的老师。
成为一名歌手和成为一名作词作曲家并不是那么容易。
唱歌好的人多了去了,你去专业音乐学院,一找绝对一大把。
可是光有歌唱天赋,但是他们不会作词作曲,没有给他们展示的舞台,那么金子也很难发光。
早先那些年,只着重的强调了台前的那些艺人们,导致音乐行业的幕后从业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尊重。
这也使得后面的这几代,再也很难找到像以前那种具有着匠人精神的作词家和作曲家。
因为世界的不同,这个世界对纯粹的乐手,反而有着更多的尊敬。
有着非常严苛的等级考试和证明,有着严谨的行业从事协会。
这也使得乐手和乐队相对更加纯粹。
或许也是这里纯音乐的荣誉和成就更高的原因,环境真的非常影响人的选择和未来。
张浩虽然脑子里和笔记本里有许多来自地球的名曲,但是能拿得出手的仅仅只是一些歌词,而作曲暂时他还没有办法独自完成,更不要说难度更大的编曲
而在现如今的音乐圈,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作词,作曲家,则需要一点一点的混资历,而且也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
这让普通人出生的张浩,很难去与那些音乐公司的入职者竞争。
因为系统给的仅仅只是名称,并没有给出装载后的系统是怎样帮助张浩的。
而张浩没有办法赌这仅有一次的改变人生的机会,所以他必须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