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脸色终于好看了一些,不过还是继续追问道:“既然你说凡事都要讲规矩,依照规矩做事,有些时候遇到突发情况,任何规矩都不管用的时候,该怎么办?
比如遇到民变闹事的百姓要求立刻给出解决办法,而百姓的要求又在律法制度之外怎么办?”
“臣听闻陛下年轻时也受过一些苦,颇为了解底层百姓的生存状况,以陛下的眼光,百姓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会跟官府对峙吗?”
“朕问的不是百姓会不会跟官府对峙,而是一旦对峙官府是否要突破规矩做事?”
“陛下!朝廷应该对突发事件设定有预案,而不是临时抱佛脚,纵观历史上的民乱大概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因为不满朝廷的某些政策,而与官府形成的冲突。
这种事往往背后都有主使之人,越是如此朝廷越是不能妥协,破坏朝廷定下的规矩。百姓有要求可以派出代表进行谈判,只要是在合理范围内的要求可以答应。
若是信口开河,狮子大开口,对抗朝廷的大政,一定要根据律法进行果断的镇压。爱民要有底线,让百姓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另一种是因为地方官府的肆意盘剥造成百姓无法承受,而聚集起起来与官府对峙,这种情况那是朝廷的失职,首先要做的是清查贪腐的地方官,然后派出钦差或者上官对百姓进行安抚。
至于陛下所说的百姓的要求超过了制度的范围,臣认为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朝廷的大政是否已经触及到了百姓的底线。
比如盐政为何私盐屡禁不住,一方面百姓抱怨盐价高涨,一方面朝廷的盐税又屡屡下降。这种情况难道不正是说明了盐政已经到了急需改变的时候了。”
“若是朝廷大政总是变来变去,是不是也会让百姓无所适从,历代贤君制定祖制,就是希望能够遏制后辈的贪婪之心。
若是不加以限制,子孙不肖会想出各种办法折腾天下百姓,这种情况你又该怎么办?”
“陛下!制度的制定就是在制约,而制度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凡事要与时俱进,想要修改制度必须广泛征求各个阶层的意见,不能拍脑袋便做出决定。”
皇帝听明白了,宋文远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两句话,第一句是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一切行为都要在制度的框架内。
第二句是不能迷信一成不变的制度,制度要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这天下不是一成不变,制度自然也不是一成不变。
做好这两点,剩下的就是如何管理文武官僚队伍,用各种制度规矩将官僚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总结起来就一件事,制度制定好,剩下的就是做好监督。
这么小的年纪,就有如此缜密的逻辑,皇帝有些恍惚,眼前站着的不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而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
对于宋文远皇帝早已将他的身份调查了一个底掉,皇家怎么可能会用一个来历不清不楚的人。
至于宋文远与王家的龌龊,那是人家家族的私事,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皇帝也不愿意深度参与人家家族内部的纷争。
听说这个少年在王家并不受重视,不然也不会被当家主母赶出家门,这个孩子是从哪里学到的这些东西。
从这个少年所表现出来的学问,很明显不是儒家弟子,却又看不出来师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