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四章 军队的制度(下)(1 / 2)王门庶子首页

对于武举,郭宗训不是不知道,可是武举真的没有多少人愿意参加,有本事的不用参加武举在军队也能混出头,没本事的就算是参加武举,考出来的成绩也是惨不忍睹。

想要推行武举谈何容易,首先去哪里找那么多读过书的丘八,人家都读书了,为何不去考科举,干嘛要去过到头添血的日子。

“文远!其实武举最大的障碍是识字率,能读书的人,谁愿意去当兵,而朝廷开武举怎么也要考一考《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吧。”

“普通士卒不识字,朝廷可以派出士子教授士卒读书识字,当然不用去读那些《四书五经》靠科举的东西,完全可以从军规开始,然后可以学习兵法、战例。

大周一统天下肯定有不少经典的战例,这些战例完全可以与古代的经典战例合在一起编纂成书讲给士卒听。

并且给出硬性要求,士兵想要做军官,就必须读书认字,考不上武举的士兵就不能得到提拔,最多能到什长这个级别。”

“文远!若是如此,一年要取多少武举才够?”

“若是把武举改个名字,叫做武备学堂是不是就行了。这些录取的士兵还要在武备学堂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分配到各个军队中任职。

殿下觉得从武备学堂出来的这些军官,与普通士卒是不是就形成了区别,当普通士卒看到这些榜样,是不是就会努力学习,争取自己也考上武备学堂。”

“文远的意思是武臣也成立一个类似国子监一样的学府吗?”

“殿下英明,确实如此,成立武备学堂还有一个好处,比如那些身居高位掌握兵权的老将,退下来后可以放到武备学堂去教书。

也让老将们过一过为人师的瘾,虽说这些老将讲理论可能弱一些,可是讲实战经验,那可是碾压的存在。”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再配合着士兵退伍后的安置待遇,朝廷以后竖起招兵旗,有的是来当兵的。”

宋文远摇摇头道:“既然提高了士兵的待遇,那么军队就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不能吃苦,没有为国捐躯的觉悟,断不可招入军队。”

“你这是打算走精兵路线,如此一来朝廷的军费开支可就要暴涨了。”

“殿下!若是走这样的精兵路线,朝廷其实没有必要养这么多兵,能够对外作战的士兵,有个二三十万人马就足够了。”

郭宗训皱眉道:“二三十万哪够,不说别的,就一个北方防线要多少人马?更别说如今蠢蠢欲动的西北,以及西南那些土人部落都不是省油的灯。”

“臣说句不中听的话,与其年年花费巨额的防御军费防备敌人的进攻,不如投入军费主动进攻,将战争烧在敌人的境内。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只要我大周将周边这些蛮夷都打服了,就算我们的边境只放一个巡检司,他们也不敢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