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登和钱玉仙擦肩而过,郭登回过头,看着钱玉仙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此时于冕走了过来。
“郭伯伯,找我有事?”
于家和郭家也算有点交情,郭登非常敬重于谦的为人,在京城时也经常上门拜访。于冕也敬重郭登为人忠厚,一心为国,所以在私下里都尊称郭登一声伯伯。
郭登为人耿直,也不和于冕客气,开门见山的说道:“是这样的。土木堡大败后,大约有二千士兵逃回大同关。如今瓦刺大军随时都可能兵临城下,我想把他们全部收编麾下。不过这些人好像不想留下,一直吵着要干粮路费回京城。这件事我一直拖着,但这样也不是办法,所以想请贤侄帮个忙。”
“郭伯伯尽管吩咐。”
“这些人都是在册的士兵,按规矩要有兵部调令才能留在大同关,而且扩充军队必须得到兵部许可。我想请贤侄回去后,让兵部尽快下发调令,这样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指挥他们。若还有人再敢闹事,我也好动用军法。”
大同关是中原门户,如果瓦刺要入侵中原,那么大同关首当其冲。好不容易从土木堡逃出来,那些士兵早就已经吓破了胆,只想早一点离开这里回到京城。然而为了能够增强实力,抵御瓦刺大军,守住大同关,郭登却不肯放这两千人走,想把他们留下来。
一边要走,一边要留,双方自然产生了矛盾。这两千人原本是驻扎在京城的守军,郭登只是大同关总兵,根本无权命令他们。
不过好在大同关离京城还有十几天的路程,这两千人从土木堡逃出来时,所有辎重粮食全部丢失了。
没有钱粮,就没办法上路。郭登虽然没有权利命令他们,但是却可以掐住钱粮不放。你只要在大同关一天,就给你吃的,但是想带着钱粮上路,那是万万不行的。
郭登就是用这种方法,把这两千人留在大同关。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如果瓦刺大军攻城,这些人随时一哄而散。想要彻底收编这两千士兵,还需要兵部的调令,于是郭登就想请于冕帮忙。
在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于冕说道:“没问题,这事包在我身上。大同关乃是中原门户,绝不能有失。回去后,我一定立刻向爹禀明利害关系,让他尽快下发调令。”
“那就拜托了。”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现在没有什么比守住大同关更重要。”
于冕眼中闪过一丝敬佩,郭登虽然是皇亲国戚,但和普通纨绔子弟完全不同,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最难得的是别人都千方百计的找借口离开,只有郭登一人想尽办法要守住大同关。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于冕敬重。
兵员的问题解决后,郭登心中的大石头放下了,于是他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对了,刚才她来找你有什么事,是不是钦差大人有什么吩咐?”
“没什么事,只是通知我明早带着石将军立刻出发赶回京城。”于冕当然不可能说实话,他随便找了个借口搪塞过去了。
“原来如此,石将军的身体恐怕没办法骑马,我会帮你们准备好马车。”
于冕的借口合情合理,郭登不但没有怀疑,而且还主动帮忙。
“多谢郭伯伯。”
也许是觉得于冕为人和善,郭登犹豫了一下,然后又开口说道:“还有一件事!我刚刚清点了一下军械,发现少了三分之一,还有一部分损坏严重,根本无法使用。我大同关两万将士,有武器的只有一半。此事我已经上奏朝廷,请求拨付一部分武器,但一直都没有回复。这次贤侄回去后,可否帮忙催一下。”
把两千败军留在大同关,这件事郭登还是有点把握。毕竟大同关是中原门户,若是能把瓦刺大军挡在大同关外,那再好不过了。
京城的防务虽然空虚,但也不差这两千士兵,所以郭登相信此事十拿九稳。
只不过现在兵部正在调遣全国兵马前往京城,这些军队来了后,武器辎重,人员调配,后勤保障等等,这些事情都是兵部在安排。
郭登担心如果按照规矩上奏请示,还不知道要拖多久,奏章才能到于谦手中。
时间不等人,现在瓦刺大军随时都可能兵临城下,郭登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整编这两千士兵。所以才请于冕帮忙,希望能够走个后门,通过于冕直接找到兵部尚书于谦,尽快拿到调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