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贞观十三年。
襄阳城。
泾阳村。
时值四月,寒意褪去,暖风习习。
正是春种之时。
对于农民而言,可谓是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时节了。
尤其是泾阳村这样的小村落,种田,差不多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
依着往年的情况来看,在这个时间段,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全家老小齐齐出动,在地里忙前忙后。
然而今日,却有些不同。
几乎半个村子的男女老少,并未下地干活,反倒是围在了徐老二家的破院子外,伸长脖子,向里面不停张望,议论纷纷:
“这徐老二,也真是的,半年前跟寺里借了六十贯铜钱,这回倒好,还不了吧!”
“这是在亵渎佛法,不敬佛祖!徐老二可真是可恶!”
“不知道广法寺的高僧们,会如何处理徐老二一家?”
用树枝和乱石简单围起来的破旧小院里。
一群手持棍棒,人高马大的武僧,各个如同怒目金刚,满脸凶煞,围成一圈。
在他们身前,一个五短身材,光头铮亮,满脸肥肉的和僧,手持念珠,眼中满是嫌弃,低头望着跪在身前的老农。
那老农衣着破烂,身材枯瘦,和那胖和尚,以及一众肌肉虬结的武僧,形成了鲜明对比。
老农身侧,一个老妪同样面黄肌瘦,正大哭求饶。
两位老人身后,还有一位年纪在十八左右,满脸菜色,一看就是长期营养不良的少年。
这一家三口,正是村民口中的徐老二一家。
那少年是徐老二唯一没有被饿死的小儿子,名唤徐青。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一幕。
是因为整个襄阳,去年都是荒年,庄稼收成很不好。
外加徐老二两个儿子重病,于是,这位老农便去附近的广法寺拜佛。
他听说寺里的佛陀很灵验,或许,大慈大悲的佛陀,会拯救他们一家。
但没想到。
到了寺里之后,佛还没来得及拜呢。
一位肥头大耳的和尚,却先行走了出来,跟徐老二一顿交谈。
在了解到了徐老二家里的人口、土地,等一些情况后,提议道:
“寺里可以借给你家一些钱,明年按时还就好了。”
“只需在借据画押。”
“佛陀便会施舍给你家善果,保佑你们一家。”
徐老二他不认识字,也不知道那份借据,到底写了啥。
可一方面,实在急着用钱。
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这些僧人的信任。
他没有多想,当即答应了和尚,按了手印,千恩万谢的将六十贯铜钱带回了家里。
尽管到了最后,佛陀并未显灵,两个儿子没能熬过重病。
不过,万幸的是今年风调雨顺。
应该可以得个好收成。
等到秋收之时,便能将欠给寺院的钱,先还去了。
可万万没想到。
这才刚刚开春,寺院里的和尚,竟然就前来收钱了。
理由也很简单。
当初那个借钱的胖和尚,手里指着徐老二签下的字据,说道:
“这面白纸黑字写着,今年四月份还钱,否则,就拿田产抵押。面还有你的手印!你到底还不还?”
可徐老二明明记得,当初这胖和尚的承诺,是今年十一月份还钱啊!
“徐老二,我佛慈悲,善心大发,借了你六十贯钱。”
“可你这厮,却对我佛不敬。实属罪大恶极!”
“今日,你家这三亩地,我便替我佛收下了,算是抵你不尊我佛的罪过!”
肥头大耳的和尚,手执佛礼,振振有词,和往日慈眉善目的形象,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徐老二想替自己辩解。
可还没来得及张口。
身后,一群棍棒在手的武僧,齐齐朝着徐老二迈进一步,直接将徐老二已经到了嘴边的话,给生生吓了回去。
“高僧!高僧!使不得!使不得啊!”
徐老二老泪纵横,趴在地,扯着和尚的僧袍,大哭道,
“这三亩地,是我老徐家的命根子啊!”
“要是没了这三亩地,我这一家三口,都得活活饿死啊!”
“高僧!求求您大发慈悲,再宽限我们些时日吧!”
“宽限?”和僧嫌弃的将僧袍从老农的手中扯了回来,生怕被对方弄脏了,冷声道,
“佛祖之前已经大发过慈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