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中华大地,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夏商更迭,周朝以继,春秋战国,秦风汉月,三国两晋,南北九朝,隋唐五代。
四时轮回,朝代交替,郭威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享年五十一岁。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四月。葬于嵩陵。
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柴荣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
在位期间,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
对外南征北战,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
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周世宗柴荣苦心经营,使后周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希望,夺取后蜀四州、南唐十四州、辽两州,但柴荣在北伐燕云十六州时突发疾病,被迫班师回国,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位六年。
谥号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庆陵。
柴宗训周世宗驾崩后,正式即位,沿用”显德”年号,年仅七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由宰相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重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
第二年,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
后周灭亡。北宋建立后,降封郑王,赐予“丹书铁券”,逝世于房州,时年20岁,谥号为“恭”,归葬于顺陵。
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锜、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节度使位号,五代结束。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相继平定了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发动的叛乱,巩固了政权,赵匡胤已卧榻之处岂能容他人酣睡理由,开始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制,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经过两年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的准备,确定“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决策,决心通过战争创造统一局面。
荆南、湖南地处长江中游要冲,南北相邻,又东临南唐,西接后蜀,南靠南汉。
占领荆、湖,即可割裂江南诸国,为各个击破创造条件。为此,宋廷决定寻机出兵荆、湖。
建隆三年九月,赵匡胤一面部署兵力守卫西、北边境,防止辽契丹、北汉南掠一面选择荆、湖为突破口,挥师南下,准备开始统一战争。
十月,武平军节度使周行逢病死,他年仅十一岁的儿子周保权继位。衡州刺史张文表乘机兵变,周保权为讨张文表,向宋求援。赵匡胤决定以“假道灭虢”的方略,出师湖南、假道荆渚,以达一箭双雕的目的。
十国为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平、楚、南唐、清源、北汉、武平,即“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平楚”。
假道灭虢之计,先灭南平国,接着一鼓作气北宋灭楚国,三月,占领朗州,周保权被俘,湖南遂平。
九月,群臣为赵匡胤上尊号为“应天广运仁圣文武皇帝”。
北宋平荆池后,即部署攻蜀。后蜀皇帝孟昶闻讯,欲依托川陕险要地势,严兵拒守,同时遣使约北汉共同反宋。赵匡胤获后蜀叛将赵彦韬,得知蜀军兵力部署,遂下令出兵。
十一月,赵匡胤命分兵两路:北路:忠武军节度使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崔彦进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三万出凤州治今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沿嘉陵江南下东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刘廷让为副都部署,率步骑两万出归州治今湖北秭归,溯长江西进。
两路分进合击,约期会攻成都。孟昶得知,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率兵数万北上扼守利州治今四川广元、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等关隘。十二月,北路宋军占领利州。
乾德三年正月,北路军突破剑门险要,大败蜀军,俘王昭远,继占领剑阁,东路刘廷让军突破巴东咽吭夔州今奉节东白帝,连克万州今四川万县、开州今四川开县、忠州今四川忠县、遂州今四川遂宁等地。
两路直逼成都,孟昶举城投降,后蜀灭亡。
荆湖、后蜀灭亡后,吴越国臣服,赵匡胤以右补阙王明为荆湖转运使,为南征作物资准备,赵匡胤命潭州防御使潘美为贺州道行营兵马都部署,率十州兵长驱南下,中间突破,直趋贺州,潘美声言沿贺水东取南汉国都兴王府今广东广州,以诱歼南汉军主力。等到刘鋹派大将伍彦柔率舟师溯郁江、贺水西上增援,宋军伏击获胜,杀伍彦柔,占领贺州。
南汉都统李承渥率兵十万于莲花峰今广东韶关下,列象阵迎击,宋军以强弓劲弩破阵,占领韶州。
北宋大军以火攻破南汉招讨使郭崇岳六万军,继攻陷兴王府,刘鋹投降,南汉灭亡。
后主李煜,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流水落花春去也,宋太祖赵匡胤灭南汉后,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