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慑服,无人再敢胡言乱语。
此时的诸葛亮,又恢复了那般信步闲田的模样。
他早有了决断,朗声道。
“今日之事,且算无过,往后若再有人奉遗诏以号令百官,定斩不饶!至于你...杨所维。”
诸葛亮低头望去,那骇人的眼神吓得杨所维浑身一颤。
此时这位御史心里早已经后悔到家了,你说你,没事惹新皇干嘛啊!
如今不仅以死相逼的伎俩被完全识破,甚至还成了不死不行的局面了。
他懊恼万分,心中更是呐喊道。
若再给我一次机会,便绝不同那东林狗人同流合污,只求老实本分当个小官,再不求冒进啊!
可想是这么想,决定权却不在他的手上。
也就在此时,拉长尾音的诸葛亮说出了那后半句话。
“念你也算一片赤诚之心,今日之事,只算你无心之失,罚俸半年,下不为例。”
那杨所维一听,顿时大喜过望,脑袋如捣蒜般叩首,感恩道。
“谢皇上开恩,臣往后行事,绝不人云亦云,定要观察仔细,再做决断。”
“嗯。”
诸葛亮点了点头,算是把这事给翻篇了。
事实上对于这杨所维的处理,还真只有这种方式。
因为如果真的杀了他,反倒还成就了他,毕竟这厮求死不敢,让他苟活着,才是骂声无数。
同时也会阻塞其他言官进尽忠言,使得朝堂成了一言堂。
那并非诸葛亮想要看到的局面。
“若无事,便退朝吧。”
“遵旨...”
群臣们如蒙大赦,个个擦汗抖肩,鱼贯而出,谁人也不愿意在此处多留,生怕被罚上半年俸禄。
那可是实打实的能入账的干净钱呐!
唯独还敢留在大殿内的,也只有那坚持不懈的老农了。
诸葛亮见状,也是苦笑,命人取了百两银子,算是买了他手中的诏书。
这老农领了银子,这才乐乐呵呵的离去。
诸葛亮望其背影,也知有猫腻,遂招来方正化,让他带几个锦衣卫的好手前去追踪,看看到底是何人指示此老农来朝堂送遗旨。
这招虽说稚嫩,但稍微处理不好,便会遭到口诛笔伐。
要碰上愚忠的皇帝,恐怕真就信了。
如此一来,朝局必乱。
只看自家新皇忧愁不断,一直跟在身后的王承恩也是焦急。
关心则乱,他又失言道。
“皇上这才刚处理完这些政务,又要被这些群臣纠缠,老奴真是心疼啊!”
“无妨,再给我一点时间。”
诸葛亮下意识回答道,他平抑党争的最终策略,即将完成。
与此同时,他也渐渐发觉王承恩有些大胆了,竟然又提及前朝政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也许许多皇帝都是因为平日里对宦官过于纵容,喜听好话,这才导致在关键时刻,误听谗言。
纵然此刻的王承恩是为自己好,然而宦官不该干政,应当各司其职才对。
防微当杜渐,他也敲打道。
“王承恩,你虽有忠心,但也须知朝政大事,乃是朝臣之责,你身为宦官,不应多加置喙。今后,应当慎言。”
“是,老奴明白。”
“嗯,我也无心责怪你,只是给你提个醒。你也可以告诫其他宦官,不可妄议朝政。”
“遵旨。”
王承恩忙下跪叩拜,额头上竟的冒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