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十九年六月中旬,肃康王风光下葬。修坟的工程进入尾声,壮丁开始陆续被遣散回家。
“宋家娃、上边说了,我们匠人营后天散。这两天也没啥活了,你把东西收拾一下。对了、今天下午王府里给匠人营发的赏就到了,不要跑远,等着领赏。”大清早的,秦木匠给宋应奎带来了好消息。修坟的徭役,终于要服完了。
整整六个月耗在这里,马上要离开了,宋应奎心里可没有一点不舍,这种破活和鬼地方,他是绝对不想再经历第二次。虽然来这个地方后,经历很丰富,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三叔宋学良在听到匠人营要散的消息后,表现的比宋应奎还激动,估计来这里干活的所有徭役都一样,没一个人会留念这个地方。
“奎娃、你说咱们匠人营发的赏会不会庄上的其它多?庄上的其它人,领了五十文的赏。咱们能有一百文没?”激动过后,宋学良就关心起赏钱来。
王府不是完全的一毛不拔,临了的时候,给参与修坟的壮丁们稍微表示了一下,每人发了五十文的赏。干了六个月苦活,还是自带工具和伙食,最后给五十文钱,和白用人没啥差别。话说回来,能给点赏已经算仁义了,大多数君王好像都没给老百姓钱的概念。
“谁知道哪?最大的可能是和壮丁队拿的钱一样。”对封建王朝,现在的宋应奎没有任何高期待,匠人在统治者眼里,不会更值钱的。
到了下午发赏的时候,宋应奎发现自己好像有点太过悲观了。王府给匠人的赏钱,是要比普通的壮丁多一些,每人三百文。
“宋小子、这是你做匠头的外赏,一颗银豆子。还有两坛酒,你完了领回去。”跟着众人领完赏后,宋应奎本以为再没自己啥事了,结果秦匠头让大小匠头们留下,跟着王府的管事,拿着银子又发了一笔奖金。像宋应奎这样的小匠头,领的是一两银子的银豆子。
“感谢秦叔照顾小子,能领到赏,全凭秦叔栽培。”等赏金发完,领酒的时候,宋应奎专门对秦木匠表示了感谢。
自己这次能领上匠头的赏银和酒,确实是秦木匠照顾的。没他的照顾,连匠人营都未必进得来。
“没啥照顾的,你娃娃是凭着本事挣的赏。对了、后天走的时候,咱们一块走,我家就在县上,到我家里转一圈认认门,以后多交往。我有啥活之类的,让人带话喊你过来干,你也好找路。”秦木匠为人挺好,徭役的活散了,但两人的交情好像散不了。
“成哪!哪后天可要打扰秦叔了。叔你以后有活照顾我的话,直接让人带话到五营街上的田成号,哪是我二爷爷的铺子,我就能收上信。”秦木匠是正儿八经的大木匠,接的活肯定不会少。既然人家给面子,宋应奎当然要接着,多条来钱的道能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