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大明宫。
文臣武将分列两班,唐王圣正座龙台。
州都督张公谨前一步,目色坚定的直言说道:“陛下,如今突厥连年遭灾,六畜多死,统治分化瓦解,互相叛离,正是一举击破他们的大好时机!”
李靖也极为同意。
“陛下,公瑾所言极是,机不可失!我军备战多年,就是为了一血渭水之耻,臣愿率领大军,将颉利可汗这狗贼押回长安。”
听到渭水之耻,唐王神色一沉。
“杜爱卿何在?”
李靖说道:“杜相有要事离开了长安,如今已有半月之久,想必……应该快回来了。”
唐王内心有些疑惑,不过对于杜如晦还是非常信任的,略有担忧道:“你们说的这些,朕也明白,可如今北方三郡也深受灾害困扰,诸位爱卿都有何看法?”
文臣武将开始交头接耳,不大一会,所有官员便拱手一拜。
“愿听陛下以药师差遣!”
这是同意打仗了?
见唐王仍旧有些犹豫,张公谨又道:“陛下,此时若进攻突厥,有六个有力条件。”
“哦?说来听听。”
州都督张公谨肃容说道:“陛下,颉利可汗纵欲逞暴,诛忠良、亲奸佞,这是第一条。”
见唐王点头,他接着又道。
“薛延陀等诸部已背叛颉利可汗,其内堪忧,这是第二条。突利、拓设、欲谷设都得罪了,颉利可汗已无所自容,这是第三条。”
唐王目光一亮:“接着说。”
“去年塞北霜旱,粮草乏绝,这是四。颉利疏其族类,系委诸胡,而胡人多反复,我大军一临,必生内变,这是五。我们入北,其人数众多,比闻所在啸聚,保据山险,大军出塞,自然响应,这是最后一条(《资治通鉴》卷一九三)。”
“好!”
听完之后,唐王立刻说道:“着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并州都督李世责力为通漠道总管,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率领十三万大军,择日开拔!”
“是,臣等谨遵圣谕!”
退朝之后,唐王想起了杜如晦,对身边的太监说道:“立刻传杜相入殿,此等大事怎能少的了他。”
……
……
而在另一边,青河郡。
在太守陶光的带领下,一行人跟着传令官来到了田间地头,却见十几个农夫打扮的人,正在勘察地况、水利,并对那三分已经长到了脚踝的青苗表示惊讶。
见太守陶光一行人来临,其中一个五十多岁的红脸中年男子目光一亮。
“太守大人,我等来迟还请赎罪啊!”
太守陶光急忙迎了去:“哪里哪里,周夫子能亲自前来,本官高兴还来不及呢……”
一听此人是周夫子,三个老学究不由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