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1 / 2)大明:文武状元首页

两日后,一众考生陆陆续续抵达金华府。

府衙也张贴了布告,要求一众考生开始填写报名相关的资料,并统一交到礼房。

地方官府的礼房,其职责相当于是朝廷的礼部。

相比文举来说,参与武举的考生要少得多,这与朝廷重文轻武的大环境有关,与考生生活的环境也有莫大的关系。

比如骑马、射箭等项目,可不是人人都有机会接触到的。

因此,参与武举的考生,军户占多半。

大明的户籍制度很严,划分得也很细,归纳起来有四大类:军户、民户、匠户、灶户。

《大明律》中有明确规定:“人户以籍为定,严禁脱免及变乱版籍。”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户籍,比如贱籍,也就是优娼皂隶之类,还有弃籍、丐籍等,基本等同于黑户。

但凡三代之中有贱籍者,是不允许参与科举考试的。

沈长安分别找到了四个同乡互相签名担保,最后又找到了府学的一个廪生做担保人。

廪生,即廪膳生员,乃是县学、州学、府学的优秀生员,可享受朝廷发放的粮食补助,故称廪膳。

当然,这是有定额的,一般县学为二十人、州学三十人、府学四十人。

找廪生做担保人,除非双方有交情,不然就得交纳一定的费用或是送些礼物。

这是一个潜规则,费用大约为一两银子。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担保人还是会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且在考生点名入场时,担保人必须到场辨认,以防有考生冒名顶替。

要是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担保人也得跟着连坐。

这天,考试终于开始了。

武科考试分内外场,内场考《武经》与策论,可以理解为理论考试。

武经,乃《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七本兵书。

外场考核弓箭、舞刀、掇石等内容。

一句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按惯例,一般先考内场。

一大早,一众考生先在考场外集合,由主考官亲自点名,点到名字,考生便上前作答,同时还要喊“某某人保”。

这时候保人也得在现场,跟着喊一句“某某保”。

然后出示自己的“准考证”领取试卷,进场之后还要接受严格的搜身,以防考生夹带小抄。

武童试只考《孙子》、《吴子》、《司马法》这三本,按要求默写试卷中指定的武经内容,大约三百字。

对于沈长安来说,这完全是送分题。

七本武经,包括《百将传》、《武臣大诰》等,他早就背得滚瓜烂熟。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两世灵魂的叠加,令得他的记忆力远超普通人;

二是得益于“天道酬勤”的收益,一分付出,十分收获,完全就是开了挂的。

相比文科来说,武科考核的策论也相对简单一些,毕竟武科还是侧重于“武”。

次日,开始外场考试,这才是重头戏。

第一场:策马射。

规则是在跑马道设三个箭靶,各距三十步,考生来回纵马三次,共射九箭,命中两箭为合格。

弓,统一采用的是五力弓,按大明制,一力为十斤,这是府试最低的要求。

在沈长安上场之前,已经有近三成的考生要么勉强中一箭,要么全部脱靶,最好的成绩是命中了四箭。

“丙字九号考生,沈长安上场!”

终于,轮到沈长安登场了。

“嗒嗒嗒……”

随着一阵不急不缓的马蹄声,沈长安由东向西策马而行,举弓、搭箭、瞄准……

在马背上射箭是很考验技术的,毕竟马在移动,而且多少会颠簸,要想精准命中目标,除了苦练之外,还需要一定的天赋与经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