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漫画(1 / 2)东京全职漫画家首页

漫画家的工作并不好玩,其实特别的繁琐。

一直被称为拖稿老贼的富坚义博,其实除了自身懒散外,严重的腰伤才是他创作艰难的重要原因。

漫画每一周连载一话的工作量,其实比社畜还要累的多。

要不然,也不会大量出现漫画工作室。

而在《周刊少年JUMP》连载,想着随便画画就凑稿子,那是很不实际的,这里的竞争烈度可不是开玩笑的。

橘井司带着秋川凛花回到家里的房间后,也没有什么泡杯茶聊聊天的心情。

“我已经把分镜画好了,你先大概看一下。”

橘井司抽出书包里的稿件,递给凛花看。

凛花小心翼翼地接过稿子,在她的视线中就可以看到画纸上大概画出了人物的动作,但实际上细致程度和大型火柴人好不到哪里去。

她只能通过上面人物的体型大小分析出哪个人是男主角“优太”。

每个漫画都有其特定的工作习惯。

但显然橘井司是一个比较严谨的人,他会在开始绘画之前,把分镜画好,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台词粘贴在上面。

这样...作为创作者的橘井司就已经可以看出成品的大概模样。

“橘井哥哥,剧本呢?”凛花之前没有当过橘井司的助手,但是看过《再见绘梨》的初稿。

所以她还是知道人物的形象。

橘井司在学习漫画的一年内,除了学习漫画外,还学习了一定的剧本知识。

就比如拆解剧情的手法,他现在就会了。

藤本树《再见绘梨》的故事前半段几乎就是“起承转合”的两层结构。

当然,西方世界运用同等原理的“三幕式”结构更多一些。

即整个故事讲的就是,绘梨在文化祭看了优太的电影(起因);

绘梨找上了优太,和他认识,绘梨想要让优太帮她拍电影,但被拒绝了(承接);

优太最终经过内心的挣扎,同意了替她拍电影(转折);

拍完电影后的反响(结局)。

而之所以称呼这个故事为“起承转合”的两层结构。

是因为在整体的漫画剧情来看,每一个部分下面都有一个更加细致的故事。

这也是很多人的一个疑惑,为什么一个电影明明不过讲了一件事情,为什么能够凑够两个小时的时长。

其实就是套娃,不套娃就是一件事,套一次娃就是一部电影,套两次娃可以变成一本百万字的小说。

所谓的创作者,就是能够用相同的创作套路玩出花样的人才。

藤本树虽然抽象,但是他很喜欢运用电影的创作手法去创作漫画。

而《再见绘梨》这篇短篇漫画就是他手法经验的集大成者。

凛花身为助手,自然没有直接开始工作,而是拿起之前的画稿,对应着剧本开始思考自己之后的助手工作。

很多人误解助手的作用,以为就是打配合就行了。

但实际上,助手必须要和创作者一样熟悉漫画作品,不然助手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橘井司在一旁整理起需要使用到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