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章 初闯广州(1 / 2)我以繁花慰山海首页

1999年的秋天。

网络刚刚兴起,那时上网还需要去专门的网吧机房,当时,较为先进的就是企鹅刚刚推出网络即时通讯,无人能够预知,它在之后的时代,逐渐成为人们沟通必不可少的工具。阿里巴巴那时也才新创成立,人们还都习惯在线下经营,生意买卖还得依靠自己一家家亲自去敲门。

那个秋天,云端花卉的花田里,实验种植的欧洲火凤凰玫瑰,枝干茁壮,叶子肥厚,花蕾如墨翠的玲珑;向日葵挺拔的枝干上有七八朵花头,已含苞欲放。万嘉卉他们站在向日葵花田里,说不出的喜悦。

“这批花太帅了!”一向严谨的李晨阳乐得合不上嘴,“真是种子决定了花的成色。选对了种子,就选对了方向。”

“云端向日葵,千呼万唤,终于闪亮登场了!”林蓓蓓站在如梦幻般的花田中,振臂高呼。

万嘉卉和李晨阳寻声望去,只见林蓓蓓、赵依依和王凯三人,嘴上振振有词,正开心地在向日葵花田里拍照留影。

王凯笑着问赵依依和林蓓蓓:“你们说,如果跟向日葵比,是向日葵漂亮,还是你们更美?”

林蓓蓓弯腰笑道:“我们愿意屈尊,向日葵比我们更美。”

“看着我们的第一批宝贝丰收在望,我们怎会夺她们之美呢!”赵依依伏在一朵葵花上使劲嗅着,无比开心。

王凯双手做成喇叭状,向着天空高呼:“预祝云端向日葵大卖!愿所有得到我们向日葵的爱花人,笑口常开!”

面对三人幼稚的行为,李晨阳也是乐得直摇头:“在美和庄严面前,人类都是幼稚的。这在你们身上,我找到了佐证。”

“李大师,我知道你是植物哲学家,”王凯不同意李晨阳给自己贴的标签, “但我要纠正你一下,我们这不是幼稚,这叫纯净!我们都是心怀激情,如花般单纯的花士。能够种出这样的鲜花,让我们非常非常有成就感!”

“噢噢,我错了我错了,你们不是幼稚,是激情影响了你们的智商。”李晨阳笑着向他们摆摆手,继续在花田中巡视。

万嘉卉看他们斗嘴,也是乐得合不上嘴,她笑道:“我们你们每个人都像向日葵,向日葵可被誉为‘勇敢追求自己幸福的花朵’,就把她当做我们云端花卉登上花卉舞台的开场白吧。愿向日葵把我们带向光明的方向!”

林蓓蓓把相机递给万嘉卉,拉着李晨阳一起拍照:“好,我要做勇敢追求自己幸福的花!”

万嘉卉摁动快门,留下了林蓓蓓和李晨阳最美好的瞬间。

年轻人的笑声飘荡在向日葵花田里,沿着向日葵期盼的目光,飘向太阳的方向。

从花田回到云端小院,万嘉卉他们开始研究鲜花的销售方案,公司目前的资金需要精打细算。是继续留在明月村和昆明的市场销售?还是去广州最有名花街销售?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想法各异。

赵依依有些犹豫:“去广州销售固然可以扩大销售渠道,但公司现在钱紧,是否暂时还在本地销售?”

李晨阳想了想,果断坚决:“虽然去广州会产生差旅支出,增大了成本,但广州的花街基本算得上国际化了,东南亚的花商、俄罗斯的花商,还有国内大的花商经常光顾那里,对于我们云端花卉来说,这就是机会。能够快速打开知名度。”

“去广州的差旅费跟做广告的费用相比,要少很多。值得我们去广州见见世面。”林蓓蓓也赞同。

“那就这么定了。”万嘉卉拍板,“我这几天就着手联络广州,我们也要主动去争取一些大的客户。”

万嘉卉、林蓓蓓和赵依依开始研究鲜花的包装设计,她们试着用各种不同质地的纸,包装向日葵、百合、洋桔梗、康乃馨、玫瑰等这一批次的鲜花,但是都不是很理想。

赵依依有些沮丧:“感觉包装上有些别扭。”

“是这个感觉,感觉这些包装纸,都衬托不出我们鲜花的美,反倒成了多余的东西。”林蓓蓓拿着完成包装的向日葵,仔细端详分析着,然后从架子上取下了最简单色彩的牛皮纸试了试,摇摇头,刚要放下再换其他的纸……

赵依依盯着这个包装纸大声道:“停!”

林蓓蓓停下不动:“怎么了?”

“就这个,非常不错,绝对可以惊艳客户。”赵依依惊叹。

大家都被吸引过来,林蓓蓓望向大家,大家都点头。

林蓓蓓笑道:“成,就这么定了!”

万嘉卉拿起一个硬纸片,拆成名片大小,然后用签字笔,写上“光明之花——勇敢追求幸福的花朵”,她拿给大家看,“再配上这个字是不是很完美,大家看看怎么样?”

李晨阳皱着眉想了几秒,他舒展笑容:“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花语。我们也可以创造属于我们云端花卉自己的花语!”

“赞同!”林蓓蓓伸出大拇指,“花语和意义都是人所赋予的。”

“晨阳说得对,我们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花语。”万嘉卉拿起一段草绳,在写有花语的卡片上打个小孔,栓住卡片,然后挂在包装好的向日葵上。

林蓓蓓和赵依依眼前一亮。

“点睛之笔!”

“更有意境了!”

万嘉卉开心笑了。

云端花卉又度过了忙碌的一周,转眼就到了周末。李晨阳已经一个星期没有回家,这天走出公司时,已是晚上九点,李晨阳想,总是回避也不是办法,不去留学的事还没有跟母亲解释清楚,在去广州出差前,无论如何都得给母亲一个交代。

李晨阳回到家,走进客厅,李教授和杨蕾正在看电视。

杨蕾看李晨阳难得回家,关切问道:“儿子,吃饭了吗?”

“吃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