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是有钱有人,但他也不是无所不能的,至今都没找到凶手。
所以人都以为杨发因为还不了钱才无奈跑的。
时下人讲究‘出村不如守村’,若不是实在无可奈何没有人愿意闯荡异乡。
毕竟外面不好混,一不小心可能就会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甚至客死异乡。
所以才有‘叶落归根’这个词。
杨发一家罪不至此。
愧疚的张老五父子三人不由得对张杨氏诸多忍让,谁知她得理不饶人,竟敢蹬鼻子上脸。
张老五沉着脸,放上烟丝一口气吸了三四袋烟,总算气消了一些,讥笑道:“干菜怎么了?想当年你娘家干菜都吃不上呢。”
时下,能种的粮蔬种类的确挺多,但因为各种原因粮食产的少的可怜。
且很多人都没地,只能雇佣。
很多人家一年到头忙活,连口稀粥都喝不饱。
而菜就更金贵了,一般只有夏秋两季才有新鲜菜吃(暖棚虽早就有了,但在普通人间并不适用。)
他们冬天吃储存的白菜萝卜,春天吃秋天晒得干菜。
只是干菜也是有数的,好多穷人家只能吃野菜。
野菜也有好懒之分,懒得又苦又烧心,一吃满嘴苦味,半辈子都消不了。
张杨氏噎住了。
张老五趁机拿着烟袋跑了。
窑洞里,刘二女请老娘,哥嫂上炕坐着。
刘王氏和石舅妈都坐了,刘东却抱着张伯书亲香,并道:“你们坐你们的,让我们爷们自己一边待着去。”
石舅妈斜了他一眼。
刘二女倒上两碗开水,石舅妈拉着她坐下,焦急的道:“别忙活了,我们不渴,咱们说说话。”
刘二女正有话要说呢,忙担忧的道:“我正想问呢,娘怎么来了?还有嫂子怎么也来了?是坐车还是走山路?嫂子可好?孩子没事吧?”
石舅妈拍了一下大腿,轻呼道:“没事,还不是担心你。你们这儿坐车就得走干河沟,那河滩都是石头,还不够蹲蹲呢。”
刘王氏将带的东西指出来:干菜有两小袋,有干豆角、干萝卜条、干倭瓜条、红薯干。
一篮子绿油油的青菜。
四五斤小米。
两包点心及四五个大黄梨。
刘二女看的眼热,忍不住埋怨道:“娘也真是的,来就算了带这么多东西干嘛?”
刘王氏轻锤了她背一下,反问道:“我这是为了谁?还不是想着多拿一点,你婆婆也不好意思全都收了,总得给你留点?
再不济她只要下到锅里,你们娘俩也能吃两口,那知全不用。
其他也就罢了,这点心和梨是准备给你清明节上坟用的。
知青再不好也曾是我的女婿,是伯书的亲爹,也不知你婆婆给准备的怎么样?”
“是啊”石舅妈也道:“你不知道娘在家怎么计算呢。
自你上回回家后娘就担心着你呢,后来你们跟杨家的事传出去了,娘急得恨不得立时便上门。
硬叫我跟你哥拦了,要不然人家以为我们上门看热闹的就不好呢。好不容易熬到今儿。”
刘二女吸吸鼻子:“娘不用担心我了,我和伯书现在每月从族里、从家里各领四十斤粮自己支锅吃饭,吃一半留一半好着呢。”
“真的?”刘王氏、石舅妈、刘东异口同声的惊问。
刘二女点点头,将张杨大闹他们得利的事说了,只说到杨家逃跑。反正这也不是秘密,刘王氏他们只听人说了个大概,便担心的不得了,所以竟是好多都不知道。
石舅妈听的直叫唤,末了她意犹未尽的道:“这一下你们本家不是白帮活一场了吗?”
刘二女摇摇头,道:“哪有那么简单,我前天还见本家一位族嫂头上戴了一支银衩,她家里可不富裕。”
不富裕都是抬举了,该是很穷才是。
刘王氏瞅了儿媳一眼,道:“你就喜欢这些没用的,这些事听听就行了,知道的那么细干嘛?”
她知道女儿有事瞒着她,应该跟她分灶吃饭有关。可她不愿说,她便也不逼她,只要人好好的就行。
她仔细的看了看女儿的气色,的确比以前好了,人也精神了。
看来那件事也能说说了。
便递了个眼神给刘东,看刘东领会举着张伯书出门去了。
遂试探着问道:“你四婶给娘说,前儿有人托她说个媳妇呢。要人勤快长的好的,嫁过人有没有孩子倒是不在意。
娘听着那家的情形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