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仅有两个月不到便要结束,商榷新的年号是如今的朝中大事。
不过两日,国号的备选皆被呈上。
首当其冲的便是与‘靖难’呼应的‘永清’。
“永清?”
作为刚被扫盲不久的朱棣,虽然清楚永清的含义,但却难免觉得这个字有些清凉,清冷。
朱棣不太喜欢‘清’这么一个字。
虽说要留清白在人间,可在国号中用上这个字,再结合着凄凄惨惨戚戚这样一个无端联想,让朱棣毫不犹豫的便否了。
“永乐?”
长治久安,长乐未央,是这么个路子,可若不是他以前和朱高炽这小子与道衍大师一起聊过古往今来的‘起义’,他怕不是真就拍手叫好了。
作为洪武时期被录取的文官,博闻强记必须是基本功,可这群家伙……
呵呵,真把他朱棣当那目不识丁的莽夫了?!
真是胆大包天,可恨至极!
可‘永昌’‘永兴’以及后续的字,都让朱棣少了一种命中注定的钦定感、非他不可的冲动感。
他沉吟了半日,最终吩咐道,
“便定下永乐吧。”
而后话锋一转,与先前慎重的语气不同,朱棣轻飘飘的甩下一句,
“仔细着去查,凡是参与此年号商定与层层审核的家伙,一律拖出去砍了,诛九族。”
这个年号他很喜欢,但采用了不代表他不知道这群人的心思和伎俩。
下方的大臣明显愣住了。
“皇……皇上?!”
“哦?原来你也负责此事啊,这样正好,给自己选一选陪葬吧。”
朱棣冷笑一声,抬手示意身旁的侍卫将其拖出去。
彻查此事的负责人另有其人,妥善的安排下去后,朱棣对着身旁的内监吩咐道,
“书信一封去北平。
让仪华仔细收拾收拾,待到孩子百日后,若是小张氏的身子好些了,便考虑动身来南京。
江南风水养人,这里是她的老家,环境到底是比北平好些的。”
“嗻。”
如今还是南方富庶,在仝氏商队以及各方重金的布控努力下,北平才勉强与南京打个半斤八两的四六开。
南京冬日里虽然有些湿寒,可若是房内仔细的烤着炭火,还是暖和的很。
这里春日来的早,风沙也少,对姩姩这个娇娇小孙女肯定是好的。
他的孙女,是必须要宝贵着、精细着、放在他身边妥善着抚养的。
就算有着仪华帮衬,那小两口第一回生养孩子,指定是没什么经验,他不一样、他儿女众多、经验丰富,定是不会养坏了孩子。
这样自信的点了点头,朱棣又贴了一份传信上去,用着委婉的语气再强调了一遍早日来北平,而后才投入了新的政务中去。
建文给他留了一堆烂摊子,有点难受,但也不算超纲,他都处理的来。
朱棣花了数日,近乎彻夜不眠的翻着自洪武年间起的各类卷宗。
最终,在他个人亲眼所见的了解,以及还在北平时朱高炽通过传闻的推测,道衍的回忆中,朱棣做出了决断。
将杨士奇等人由翰林院选入内阁,开始着手培养他自己的部分文人班底。
如今提拔现有官员,只是为了维系大明的正常运转,明年的科举才是真正的万军过独木桥、筛选可用之才。
将靖难跟随自己、以及固守北平的将士论功行赏,参与百姓给予嘉奖,地方官员……
……
与朱棣的险些忙断手不同,北平王府中,张知微正在悠悠哉的躺在花房中‘坐月子’。
如今北平中的龙气升腾,虽未建立都城,可作为朱棣的故居,已然有了当初九龙夺嫡紫禁城中的灵气。
生产一名不惧灵根且与朱高炽血脉息息相关的凡胎,对张知微的身体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