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之末,寒冬之初。
宋三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冬天,悄然而至。只是秋雨却总不肯退去。
这场大雨已经下了三天,横跨了秋冬,寒了天气,也洗净了树梢最后一片落叶。宋三把椅子搬在书房门口,翘着腿,披着大氅,手里端着暖茶。
他知道,一场秋雨一场寒,当这场雨停的时候,便是冬临天下了。
他和菲儿已经搬到了古平县的县衙。老房子没有卖掉,那里有些宋三不能丢掉的记忆。众人十天一次的聚会还照常举行,依然在那间老房子里,他们说那里舒服。
宋三就写了块儿牌匾挂在门口,叫做“初心斋”。他每次都会做上一锅古怪的大锅菜,一众人围着炭盆大锅,饮酒赋诗,谈天论地。每次一聊便到了深夜,故而日后《文史》中有关“初心斋夜话”的记载,在那些后世学子看来,都心生神往。
当然,此时的初心斋聚会,又多了一个老道士,和两个中年名士。
马大江给宋三来了信,他已经知道宋三做了县官,叮嘱宋三做官需要清正廉洁,理顺公务要仔细,断案要清白等等。宋三回信嘱咐他要保重身体,他听说马大江因为杀蛮有功,此时也已经是个七品的副将了,倒是开心的很。
高圆儿也来信了。信中写的是边关的景色,那些萧瑟的景色,在她写来,竟是如此壮丽。高圆儿绝口不提思念,只话家常,宋三的回信也是如此,因为他们每次抬头看着明月,便知道他们从来没有离别。
但是,宋三知道,高圆儿想他了。他,自然也想。
高义也搬进了衙门来住,他在高圆儿走后,本来就是一个人,宋三有了差事,也给他弄了个刑房的书吏来做。当然这只是个名头,事情未必需要他,况且谁都知道,高义日后的路也可以走的很远。
宋三从来都知道自己的路能走多远,不管是现在,还是曾经,即便是穷困潦倒,即便是冷眼看遍,他也一直知道,自己可以走很远很远。
《随缘食单》已经开始售卖了,有着朝廷的支持,和长公主亲笔写的序,传播的效率自然高了许多。猪肉都开始涨价了,里面那些贵重、繁琐的菜肴,深受世家喜爱,而那些平常的菜式,也广受百姓爱戴。
这仅仅只是半个月的功夫而已。
宋三看到那篇序的时候,就知道是八王口述的,长公主不可能写出那种文章。他有些暗笑八王拉不下脸面,此时只怕有些后悔了。
虽然做了县令,但宋三依然清闲的很,他这个官到现在还没审理过一件案子,大唐教化盛行,古平县民风淳朴,哪里有什么案子给他审?一年到头也不过两三件邻里纠纷罢了,况且之前的李忠也是个勤奋的,居然也没留下来一件积案给他。这倒是让想体验一把升堂感觉的宋三,有些无语。
既然清闲,蒙学他还是每日去教的。那天梁老爷子看到他这个县太爷,竟然一身文生服,抱着书本进了学堂,当时吓了一大跳,不过习惯了也就好了。宋三是真有些舍不得扔下那些孩子。
菲儿走过来,端着一个茶碗,从他手中把茶换掉,笑道“相公想什么呢?”
宋三笑了笑,站起身来道“瞎想。给为夫研墨,写点东西。”
菲儿笑着应了一声,走进书房,从笔洗中用长长的指甲挑了点水在砚台中,轻轻的磨着墨,不一会儿,清水化成黑云。
宋三舔了笔,写下一首诗文:
“夜雨已三日,
翩翩接秋冬。
皓月避云外,
残叶败庭中。
榻上穷思国,
梦入白玉京。
惊起问何处,
神归叹弗能。
回首观窗影,
恍然非少轻。
三十功难就,
唯道尚可通。
锻心古似鉴,
一形任西东。”
最后一笔落下,香气四溢,已经是墨香天降。菲儿丝毫不感觉惊讶,她已经习惯了,只是拿着纸默默的看着,随即抬头笑道“相公的诗文,真是天下无双呢。”
现在宋三在文坛已经有了名气,那些读书人对他的评价就是“其德魏晋风骨,诗文天下无双。”
宋三摇头笑了笑,道“别人夸奖的,不可当真。”他知道自己的古诗词不是什么天下无双,他永远也不是李白。但是他又在心中加了一句“为夫现代诗,才是天下无双。”
菲儿把那页写了诗文的纸拿在手里,走到一旁架子上的一个小箱子旁。打开箱子,将纸放了进去,那里面已经放了不少墨香诗文,都是宋三写的。
“咦?”菲儿拿着箱子旁一摞没有放进去的稿纸道“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