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章 先进的土法高炉(1 / 2)人工智能加电解水碾压一切反动派首页

第二天一早,丛老三的大儿子丛水就要跟随祁斌离开煤矿基地,前往窑厂当学徒了,为此,夫妻俩特意请了一个早上的假,带着老二一起把大儿子送到关洲码头。如果是用脚走,夫妻俩往返肯定是要一天的,因为祁副主任年纪较大,不能长途跋涉,所以罗忠俊特批了几节空车厢,他们一干人得以乘坐小火车,前往码头。

关洲的码头现在停泊着一艘1000吨的大宗货船,这艘船已经装的满满当当,有700吨的铁矿,300吨的煤矿。

夫妻俩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船是完全震惊的,不过他们没有多少时间震惊,丛水草草得跟他们俩说了几句话后,就被祁斌催促着上船。丛水上船后,就听到呜的一声长鸣,货船离开码头,朝上游驶去,夫妻俩呆呆的站在原地,目送船只走远。

夫妻俩回煤矿的时候也是乘坐小火车的,因为空车返回,所以煤矿上就在回去的时候载各种物资,一些新招募的劳工也一并乘坐火车前往。火车上,夫妻俩兴奋极了,一直跟新来的劳工唠叨着元老院的伟大,这些劳工也乐于听两人讲,时不时也讲讲峡州的见闻。

话又说回祁斌他们。

这艘电动货轮用了一个小时多点,就到了窑厂的专用码头,祁斌和前来接矿的冶金委众人草草打个招呼后就带人直奔人资委的办公区,这群少年们在检验检疫营经过一个星期的消毒净化后,就会跟随在化工委众人的身边,开始自己的学徒生涯。

冶金委主任陆朝义看着这一船的铁煤,开心得合不拢嘴,见船已经完全固定好,立刻大手一挥,说道:“卸货”。

劳工们对卸货这个事情非常熟悉了,立刻行动起来,一大群人跳到船上铲矿,余下的人在岸边用推车装,很快,丛码头到窑厂冶炼区就形成了一股人流大军,川流不息,人声嘈杂。

在冶炼区的中心位置是一个小高炉,跟大炼钢铁时期的高炉一样大小,按照小智的设计,这个高炉日消耗铁矿煤矿共计70吨左右,产量10吨,这1000吨的矿够穿越众用上一个月了。

得益于元老院丰富的氢氧资源和智能系统小智的精确计算,即使在冶金技术尚不完善的当下,也能实现直接将铁矿石冶炼成钢。目前,冶金委采用的是相对原始的抽条法来大致测定铁矿石中的碳元素比率,对于其他微量元素的掌控则力有未逮。

虽然这些钢中所含有的除碳之外的各种元素未能准确掌握,但对于制造钢丝、毛瑟、马克沁以及弹药等基础装备来说,已足够使用,即便成品性能稍逊一筹,寿命有限,但在当前阶段,这对于元老院而言这些都不是问题。

此刻,在高炉旁,冶金委副主任蒋时序正紧张而有序地指挥着劳工进行堆料作业。首先在底层铺上煤炭,然后覆盖上铁矿石。不同于传统冶铁需要经过复杂的煤干馏工艺生成焦炭,冶金委利用充足的氢气和氧气直接点燃煤层,以此迅速提高炉内温度,避免了锯末引火与干馏过程的繁琐步骤。

随着陆朝义一声“点火”,一名劳工将点着的木柴投入炉底,接着又是一声“送气”,整个高炉瞬间被熊熊烈焰包围,并逐渐显现出一种奇特的蓝紫色火焰,这正是炉温达到预期水平的明显标志。

“出铁”,在陆朝义的又一声指令下,炉底阀门打开,滚烫的铁水夹杂着少量矿渣如火山熔岩般喷涌而出。待铁水流尽后,炉底阀门关闭,紧接着是更为危险的“捞渣”环节。

冶金委副主任蒋时序、黄思鲁、高裕亲自带领几名穿着厚重充沙防护服的劳工,手持由螺纹钢焊接而成的渣耙,小心翼翼地清理浮在铁水表面的矿渣。

由于穿越众尚未拥有现代先进的捞渣设备,只能采取这种人工方式处理,尽管防护措施简陋,但一旦发生矿渣溅起的情况,沙衣能为他们争取到宝贵的逃生时间,让他们得以快速逃离现场跳入避险池。

然而,这样的防护措施显然无法完全抵挡住如此高危环境的潜在威胁,穿越众们现在是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上,由副主任亲自带队执行这一关键任务。

矿渣清除得差不多时,陆朝义再次下令:“入模”。捞渣池的出口打开,炽热的铁水流入早已准备好的模具之中,填满一块模具后立刻运走并送至冷却车间进行二次倒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