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两个多月了,对这个东汉末年世界的了解,只处在于自己了解的历史书上。
刚开始是迷茫无助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就连基本礼仪都非常生涩,只能尽量少与人接触。好让自己慢慢熟悉这个世界。再到到随后的兴奋,充满雄心壮志,立志匡扶大汉,做个中兴之主。自己是个皇帝呀!多少人梦寐以求之事莫不是如此,想想自己可以招揽名将,关羽、赵云、张辽、徐晃……等。与众谋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那是何等惬意,这才是应该有的人生呀!然而才高兴了没几天,就被残酷的现实打破。
现实是残酷的,不以刘辩的皇帝之位而转移。一次次在朝堂上面对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群臣,阳奉阴违、尸位素餐的文武,心中是多么的无力,一般人是不可能想象的。想提拔一个忠心之人,面对的是重重阻隔,他们先看的是自身利益,没有人管这个人是不是有能力;想颁布一个利国利民的政令,哪怕有一丝损害世家大族的利益,此政令基本是出不了雒阳城,就算到了地方,面临的也是没有人执行的结局。朝堂上偶尔发出赞成的声音,也都瞬间淹没于一片反对声中。
再这乌烟瘴气的朝堂上,为国杀敌屡立战功的将士被他们称为“鄙夫”辛勤耕作,供养百官的百姓被称为“贱民”反而,性格高傲、目中无人、引颈高歌、装疯卖傻之辈竟然被称为“名士”
看着满朝的王公大臣,心中感叹:“这些王公大臣有忠于朕的吗?”答案是:有。而且很多,绝大部分都是。但是他们更忠于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家族。他们想要的是一个可以保住自己和家族地位的傀儡。当然,其中还是有一些想要真正为国为民做事的人,但是他们敢说话吗?
上过几次早朝以后,刘辩渐渐发现,根本没有自己说话的机会,整个朝堂简直成了大将军何进的一言堂,所有决断,皆出于何进之口。张口闭口就是,陛下年幼,等过些时候定然还政于陛下云云。刘辩心里那个愤怒啊!
可是由于对很多事情不了解,在朝堂上弄了一个笑话之后,也基本就插不上话了。
这天,在大臣们还在争吵不休的时候,刘辩默默起身,走出了大殿隐于袖中的拳头紧握,指头关节青筋隐现,指甲已经陷于掌心,鲜血缓缓流下,但是刘辩感觉不到一丝疼痛,只有胸中一片郁闷和沉痛。看着满脸沉痛的刘辩,跟在身后的张让,段圭没有说一句话。就这样离开了喧闹的朝堂,只留下满朝不明所以的王公大臣。
这是刘辩最后一次上朝,之后的一个多月一直在寝宫之中,除了见何太后一次,唐皇后两次,其他时间一直有小翠和林德侍候在旁。所有军政大事都有何太后和大将军何进一言而决。说是何太后,其实就是何进的决定。
何太后是刘辩的生母,和刘辩的感情不错,说的当然是以前的刘辩,现在的刘辩,因为害怕身份被拆穿,所以一直不敢主动接近。刘辩小被送到史道人史子眇家中,不敢叫他的刘辩本名,称他为“史侯”。因为史道人有道术,何太后想凭借他的道术保护刘辩。相比较何太后和刘宏,刘辩和史子眇的感情要深厚的多,从小和史道人在一起,刘辩一直叫史道人为“师傅”也许是以前的刘辩从小和史道人在一起,在市井中长大,所以灵帝不喜欢刘辩,而喜欢王美人所生的皇子刘协。群臣奏请灵帝立皇太子时,灵帝就以刘辩行为轻佻,没有帝王的威仪,不适合做皇帝为借口,想立皇子刘协为太子,但因何皇后在宫中受宠,而且何皇后的兄长何进任大将军,并在朝中位高权重,故立太子之事久拖不决,一直到灵帝驾崩时都没有立太子。刘辩在汉灵帝死后两天,有大将军何进主持才继位的。
由此可见,以大将军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和士大夫阶层,势力是多么的强大。
一个多月的时间刘辩一直在考虑,大汉四百年到了现在这般模样,到底是谁的错?历史上一直说:“宦官干政、外戚专权、灵帝昏庸、豪强兼并土地等”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隐约来自前世刘辩的记忆,和自己的分析。至少到现在他并不认为全是这样的,肯定还有其他的原因。是什么?看来还要靠自己慢慢的去寻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