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学子考中进士后,还有一想学习任务,就是学习官话,其中最痛苦的大概就是掌握古时‘洛阳正音’的闽粤学子。
哪怕广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对常说方言的闽粤人而言,讲普通话饶舌,听他们说话也很‘痛苦’。
但这一时期,白话文学的发展,与当时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基本上与文言并存。
《四大名着》都是白话文学,减轻了不少阅读压力。”
银河系系花:今天的北京话和普通话也有不小的差异,比如儿化音。
迷雾麋鹿迷了路:一口东北话,从来没觉得有交流障碍。
向日葵:因为东北人会把周围所有人的口音都带偏。
我爱花花:椒盐普通话,怎么就不是普通话了!
嬴政思考,是否在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后再加一条,言同音。
糊糊:“清初将满语、蒙古语、汉语皆定位官方文字,并将满语称之为国语。
在卷王众多,拼命‘鸡娃’的康熙朝,每个阿哥至少要同时掌握满语、蒙古语、汉语三种语言文字,并再随机学习一二种文字。
康熙的九阿哥胤禟,除了掌握满蒙汉三种语言外,曾经在一个月内学习俄文,成了当时皇室唯一一个会俄语的人。俄语的弹舌有多困难,大家想必都知道,就是康熙想学,也中途放弃了。
同时还自学拉丁文、法文、意大利语、……不仅学得快,还能自创文字。
雍正登基后,胤禟被监视,和家人的来往信件都要被查看。胤禟为了防止信息泄露,从拉丁字母当中得到启发,在满文十二头字的基础上创造出十九头字,又加入调整后的拉丁字母,拼成一种新的文字。
今日用拉丁文字母转写满文,已成为人们学习、记述满文的一种国际通用方式,而此法为满族人所使用,当是胤禟开其端。”
油菜花:这也算一个语言届的学神了。
康熙及诸子看向队伍中间的胤禟,有语言天赋他们知道,但最后这份天赋用来通密信却却是没想到的。
糊糊:“满语原本只有口语,后金建立后参照蒙古文字,创立了满文字。
入主中原后,清朝曾想在全国普及满语,但却没能成功。
原因很简单,满语的词汇量不够,皇帝在治国理政时,很多号令用满语根本无法表达,朝廷为此十分尴尬。为了方便处理国事,八旗子弟不得不学习汉语。
清军入关后,虽然朝廷力主满人说满语,但到康熙朝,八旗子弟一张嘴都是一口流利的京片子。
到了清朝末年,会说满语的人还有,但懂满文的人已然凤毛麟角。
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只会说一句满语,‘起来’(满语音同伊力),满文更是不会。
不光溥仪,他前头的同治、道光满语也是麻麻的,有没有达到初学者水平都不知道。
只能说满清的皇室教育一代不如一代。
这也带来个问题,比如雍正皇帝将自己的政敌胤襈胤禟开除宗籍,并赐名阿其那、塞思黑。
这肯定是一个带有‘侮辱’性质的名字,但由于满文满语的没落,至今对这个词的具体含义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