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晋安九月有风雨(1 / 2)我为人皇非天子首页

晋建安十七年八九月间,阴阴冷冷的秋风,夹杂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正持续不断地飘洒着。

当墙缝砖瓦间的夏末余温被驱除干净,开国年间就承载着喧嚣的青石板街,也渐渐地露出了过往的斑驳。

风雨飘摇其间,时而如铁骑过境,时而如刀剑争鸣,也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晋安城真正的凛冬,其实还远远没有降临。

胡万林对此深信不疑。

时年,他五十三岁,任书院院长,太子太师。

或许是因为要职在身,五十三岁的胡万林,老态尽显。

他的身形枯瘦,四肢像干瘪的柳条,飞絮般的头发下,是爬满沧桑的脸。不过他双眼依旧是明亮的,总是散发着丰富的阅历,和令人折服的智慧。

但自建安帝下令让他去西郊劝说太子殿下回宫,胡万林眉宇之间的愁容,就像是晋安城此时的天气,看不到半分的清明。

晋太子姜元峰,三岁上朝,八岁参政,十二岁统治朝中大小事务。

其储君之位,不可动摇。

纵然是建安帝曾极其宠爱的那位明妃,不过是说句太子尚且年幼,不应太过委任,便被赐白绫三尺,尸身返乡,且九族宗亲,世世代代不得为官为商。

半年前,太子殿下十五岁生辰那晚,正值青壮之年的建安帝,正式发布了退位诏书。

也正是那晚,这对父子在御书房内爆发了极大的争吵。

随后,太子殿下摔门而出,并将前来为他祝寿的宁国之主,打的遍体鳞伤,奄奄一息。

储君之位,如此行径,自然是不妥到了极点。因为极有可能使两国交战,以至殃及百姓。

可就当有人觉得,姜元峰这位太子殿下必定会遭到严惩时。建安帝在亲自送宁国之主返途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鉴于此行路途太过遥远,你的伤势又未痊愈。所以,朕已命军部快马通知了沿途各路驻军,令他们集结相送,以保此行再无凶险。”

宁国上下原本已经气愤到了极点,但当他们看见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出现在边境,突然间就意识到,自家的皇帝也并非没有错,毕竟他竟然敢把他们的公主殿下当作贺礼,送给了晋太子。

自皇宫西出朱雀门,行至尽头,往右再行百余步,就是京都巡检府。

京都巡检府坐东朝西,正门对着一条三丈多宽的青石古巷。其间商铺林立,错落有致。寻常日子里,这里张灯结彩,人群接踵,昼夜喧闹,尽显都城之繁华。

古巷尽头,便是晋安城的护城内河。

河水碧绿如带,沿岸垂柳无数,时常有文人骚客,花容月貌,相伴其中。

临岸多为酒馆,是江湖侠客以及过往商旅的好去处。他们或高谈天下英雄,或笑谈民间百俗。若是多饮了三两杯烈酒,也难免会议论两句朝中政务。但即使被来往的巡察听见,也顶多是会被笑骂两声。

而如今,唯有秋风萧瑟,阴雨绵绵。

纵然是河中的鱼儿,也在露头喘息之后,又迅速地潜入水中。

正因如此,腰背佝偻的胡万林,站在一座石桥前,迟迟不敢再往前一步。

对岸,便是西郊禁地。

西郊原本是晋安城内的贫荒之地,只因太子殿下半年前入主其中,便将西郊列为了百官禁地。

丞相之子范重赞,是位文武兼备,仪表堂堂,深受建安帝器重的大好青年,甚至还和太子殿下同窗三载,可谓是前途无限。

但就这样一位青年才俊,秉持着国不可一日无君,百姓不可一日无主的想法,在刚刚踏足西郊禁地后,先是被数不清的乱石砸得遍体鳞伤,又被十几名蛮横之人,足足围殴了半个时辰,险些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