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九章 南阳镇(1 / 2)大明:我真的只想作死首页

秋高气爽,大雁南飞。

浩荡的运河一眼望不到边,澄澈的蓝天倒映在河水里,叫人分不清是泛舟于运河上,还是行于天际。

一条官船从视线尽头缓缓航行而来,这官船做工考究,比运河上行漕运的货船高大许多,远远望去,展现出贵气与威严。

大运河始开凿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河道,基本奠定了以后江南运河之走向。

后隋朝杨广大修运河,却修出了十八路诸侯,最终使得隋与秦一般,二世而亡,但杨广修的这条大运河却造就了大唐盛世,历朝历代都有着修缮疏通,到了大明洪武年间,也同样如此。

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也是无数依附在大运河上生活的百姓的命脉所在,而其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从应天到山东,大运河是不二之选。

杨帆一袭青衣,坐在船头,望着大好江山美景,说道:“大明的天下风光,当真是看不尽,可惜,可惜……”

可惜他身边跟着一个拖油瓶。

只见杨帆对面坐着一个青年,相貌英武身材敦实,皮肤呈古铜色,一双手布满老茧。

他闻言憨厚一笑,还以为杨帆在可惜不能好好欣赏美景,说道:“杨大人有公务在身,他日若朝廷给了恩假,再出来游玩也不迟。”

杨帆笑了笑,他可惜的是这个吗?他可惜的朱元璋居然给他派了一个棘手的拖油瓶过来,严重阻碍了自己的作死计划。

“公务哪有尽头?下一次来山东,不知道要过多久了,也许,下辈子?”杨帆打定主意,要在山东作死,折腾个天翻地覆。

闻言,青年的神色微微一变,沉默了。

青年名为平安,其父亲平定在洪武元年,随着开平王常遇春攻克大都时战死,彼时平安承袭了其父的职位,接任济宁卫指挥佥事。

不过由于平安年岁尚小,一直跟随在朱元璋身边办事,他还有一个身份,朱元璋的义子。

杨帆很郁闷,他好不容易在朝堂上发声,从朱老板的手里,讨来了钦差的差事。

可朱元璋却让平安领兵,随行护卫。

平安是什么人?朱元璋的义子,他最信任的人之一,且平安一直在军中摸爬滚打,他选择的兵卒都是上过战场见过血,从死人堆里面挑选出来的锐士。

有这么一群军中精锐在身边,杨帆的作死大计,恐怕要横添不少的变数。

沉默片刻后,平安正色道:“杨大人放心,有我平安与诸位兄弟在,一定护佑杨大人周全,不会被宵小之徒得逞!”

我怕的就是这个……

杨帆在心里嘀咕了一句,却不好表现出来,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老天要收我杨帆的性命,谁能挡得住?平大人尽力就好。”

杨帆不想要平安在身边妨碍自己,平安同样不想与杨帆扯上太多的干系。

之前三位皇子去凤阳微服私访,结果中都工地被明教搅乱,三位皇子失踪。

朱元璋派遣平安前往凤阳查探,可惜最终却什么都没打探到,正当他垂头丧气,想要找朱元璋请罪之时,却得到消息,三位皇子竟然完好无损地回到了应天,平安只能打点行囊,无功而返。

回到应天后,平安一心扑在军中,没想到刚安生没多久,朱元璋给他派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跟着杨帆一起去山东,保护他的安全!

杨帆的大名,这应天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出了名的无法无天,逮谁咬谁的疯子!

连朱元璋他都敢面斥,门生故吏遍天下的韩国公李善长被怼得下不来台,就连新任的中书省右丞相胡惟庸,都受到过杨帆的羞辱,更不提其他人了,满朝文武几乎全都是杨帆的仇人。

连当初的朱文正都没他这么嚣张,这么拉仇恨,要知道,朱文正的父亲是朱元璋的亲兄长,身上还有抵抗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功劳,结果就是因为过于张狂,被幽居后郁郁而终。

平安亲眼见证了朱文正的死,对杨帆这种嚣张不要命的家伙,沾都不想沾边,毕竟整个平家都靠着他与母亲撑着,他若有个三长两短,家中的老母亲要怎么办?

可没办法,朱老板下旨,平安只能捏着鼻子照做。

此刻,平安唯一的希望,就是杨帆离开了京城收敛些,千万别在山东闹出什么幺蛾子。

两人在官船上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就这么过了大约半个月的时间,二人渐渐熟络。

运河依旧是那个运河,风光没有变化,但渐渐凉爽的天气,还是证明他们已经到了北方,快进入山东地界了。

清晨,朝阳初升运河上升起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平安从船舱里面走出来,就见杨帆披了一件淡青色的披风,负手而立。

“杨大人,你找我?”

往日这时候,杨帆应该还在船舱里面休息,怎么今天忽然早起了?

杨帆转过身,笑道:“平大人,准备一下,我们今日找个人多的地方下船。”

平安微微一怔,再次确认了一下现在的地界,说道:“杨大人,咱们才进入山东的地界,可是距离济南还有段距离,现在下船作甚?”

杨帆是钦差大臣,到山东来的第一站,肯定是要到山东的首府济南的,怎么能中途下船呢?

杨帆指了指前方,说道:“济南,我们自然要去,不过不是现在,我奉皇命成为钦差前往山东的消息,恐怕早就传了过去,此刻济南的那些官员们估摸着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给我们看的,都是他们想要我们看到的。”

正如当初杨帆暗访凤阳,中都工地被严密封锁,透露不出半点异常来。

若非当地的官员为了赶进度,强行征调劳役,杨帆就是绕着中都走上半年,都不能查明内里的腌臜事情。

平安恍然大悟,道:“既然杨大人想要去查访,我们直接到了地方查访就好,何须先下船再走陆路?多麻烦。”

“非也非也。”杨帆笑道:“官船太过于显眼,别说有心盯着我们的人,就是无心的来往漕运百姓,都能看出官船的特殊,此行要暗访才有效果,你信不信,现在暗中肯定有人盯着我们。”

杨帆来山东的目的,首要的是推行黄册的编写,而黄册在山东推行困难,他必须要先找到缘由,才有可能继续推行,这些原因在迎接杨帆的官员那儿可是找不出来的。